分類
讀書

三十年的領悟

之前讀的《小王子》版本裡面有一句話,大意是說「沒有人會試圖解讀《小王子》,就像沒有人會試圖解讀蒼穹」。所以最初看到《小王子的領悟》這本書時,第一反應就是抵觸,就像抵觸所有根據《小王子》改編的電影一樣。不過,當發現書的作者是周保松先生時,還是想要讀一讀,因為他寫過另一本書,叫做《自由人的平等政治》。

就像作者在附錄中所說,「一個人與一本書的相遇,需要情感和知識的準備,也需要機緣。」他並不諱言自己從第一次讀《小王子》到明白聖·修伯里的用心走了差不多三十年。相比之下,他在少年時代最癡迷的兩位作家是金庸和瓊瑤。和最近兩年才通讀金庸的我剛好相反,有種殊途同歸的感覺。

這反倒成為了我最感興趣的話題 —— 從對《小王子》無感的小鎮青年到為它寫一本書的香港中文大學教授,作者的經歷本身也體現了他所說的「自我馴服」的過程,即「將自己的生命視為需要用心善待和建立聯繫的物件」。因此,這樣一本關於《小王子》的深入淺出的解讀也變得格外有說服力。

分類
讀書

《小王子》: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日程表

我讀的中學和澳洲一所學校常年有交換專案。我們那年有個越南裔的小孩來到我家,第一天晚上他睡不著,我就用英文給他講小王子,他很快就進入了夢鄉。後來,每當我喝過一些酒,也總愛給別人講小王子的故事。

那時,喜歡講小王子去各個星球探險,講玫瑰花和狐狸,扳道工和布娃娃。但書的結尾卻讓人不忍卒讀。小王子的離開是內心深處一直回避的話題。後來,慢慢理解,「這是一個不能停留太久的世界」、「當牽牛花初開的時節,葬禮的號角就已吹響」。

直到有親人離世,才真正明白,每個生命都有各自的日程表。無論多麼不舍,即便是最親的人,我們都無權讓她(他)為了我們而改變計劃。

「當你的悲傷平息之後(悲傷總是會平息的),你將會因為認識了我而感到高興。你將永遠是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