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電影

《倩女幽魂》:一場春夢中的英雄主義

以前對港片的印象基本停留在鳳凰衛視電影台,每次打開似乎播放的都是同一部電影,給人的感覺類似於看《湯姆貓與傑利鼠》,總是介於熱鬧與胡鬧之間。

最近才看了1987年張國榮和王祖賢版的《倩女幽魂》,和《大話西遊》類似,這些被奉為經典的港片似乎都有一個完整的故事、年代特有的演員,以及恰到好處的煽情。只是後來的故事越拍越離譜、時代一去不復返,才走下神壇。

電影中弱不禁風、膽小怕事的書生因為一段豔遇(或者說是一場春夢)而爆發出怪力亂神的能量,或許就是人們常說的「轟轟烈烈的愛情」。作為一段愛情佳話固然美好,但若在現實中將此類故事奉為圭臬則大可不必。寧采臣可以給聶小倩安全感嗎?這似乎是一個值得探討的有趣話題。

在《觀念的水位》中有這樣一段話,「我想之所以永遠有這麼多人忙著得到愛失去愛抱怨愛嘮叨愛,除了偉大的化學反應,還因為愛情是成本很小、『進入門檻』很低的戲劇。」我總覺得有哪裡不對勁,但又無力反駁。

分類
讀書

《不必讀書目》:如何閱讀中國經典

上高一的表弟的寒假作業包括閱讀《紅樓夢》,於是家人對中學生是否該讀這部小說展開了一番討論,反對的觀點用刀爾登的話說大概就是:「如果一個社會中,最出色的頭腦,所鑽研的問題,既非外物,也非自我,而都是些人際之間的長短是非,那麼這個社會的成員,要實際而非想像地生活得越來越快樂,是沒指望的事。」

如何閱讀中國經典,可能一直困擾著很多人。刀爾登的這本小書《不必讀書目》或許是很好的起點。雖名曰「不必讀」,但作者所反對的其實是今人對待一些舊觀念的態度。

比如談到《論語》時,他說:「一個不對自己提問的人,不會明白孔子提出的問題比他回答的要多得多。」「許多人指望在《論語》裡找到解決麻煩的辦法,對這些讀者來說,《論語》倒可能是製造麻煩的書。」

劉瑜評價刀爾登對於歷史是「少有的學進去又學出來的人」,能夠「用反思的眼光去看待歷史的波濤洶湧」。這不正是我們在閱讀經典時所該持有的態度嘛。

分類
生活

鳥語者

停暖氣之後家裡溫度驟降,趁著天還沒黑下樓溜達溜達。忽然看到學校的一角有幾十隻小鳥在盤旋,這陣仗只在清華東門見識過,不過那是烏鴉。

接孩子的家長都沒有停下腳步,邊上只有一位又高又瘦的老先生也在仰頭觀望,於是便和他聊了起來。原來他每天都在這裡喂灰喜鵲,他驕傲地指了指放在圍牆上面的鳥食。

不僅如此,他還說社區裡所有的流浪貓狗都是他在喂,已經快二十年了,那時我還在這所學校裡念初中。他如數家珍地講述了社區周邊流浪狗的來歷,搬遷的城中村、地鐵完工後拆掉的工棚,都意味著曾經有主人的狗流浪街頭,只有幸運的才活了下來…..

他看鳥兒吃得差不多了就和我道別回家了,我的腦海中響起了《鳥語》的旋律,「他是世上唯一能懂鳥語的人,他心中有個願望……」

分類
電影

《八仙桌》:幸或不幸都是生活

這部在視頻網站新上線的電影《八仙桌》講述了杭州城郊一家七口在拆遷前後的故事。全片舒緩的敘事風格配上略顯浮誇的表演,讓觀者仿佛在文藝片和加長版短視頻中不斷搖擺,最終落入了這家人難言幸或不幸的生活中。

之前寫過諸如《立春》《鋼的琴》這樣的電影,它們所演繹的人物或許過於理想化,總是在理想與現實間掙扎。而《八仙桌》有些俗鄙的演技背後反倒顯示出某種真實:每個人都憑著直覺生活,不存在甚麼理想,如果說有掙扎,那也是在現實與現實之間。

而這樣一個家庭,就像一棟隨時可能拆遷的房子,和支離破碎有時只有一步之遙,即便支撐著八仙桌的是善良、日復一日的勞作和樸素的人生哲學。將頭埋在生活裡,從不質疑地全盤接受的,最後也不由分說地逐個消失。

分類
美食

清蒸魚的做法

前兩年住的地方樓下新開了一家生鮮超市,點海鮮可以免費加工,那段時間常去吃。後來搬家到兩站地之外,就很少去了。但有時會想起在那裡「白吃」的清蒸魚,比盒馬做的好多了。

不過,可以自己在家做,清蒸可能是最省事、也最接近食物原味的烹調方式。從盒馬買回收拾好的鱸魚,用水沖洗乾淨,兩面劃上幾刀,抹鹽醃5分鐘,然後用廚房用紙把整個魚身擦淨,據說可以去腥。再把蔥、薑和黃酒混在一起,撒到魚上面,稍過一會就可以上鍋蒸了。

蒸的時候火不用最大,大約8分鐘即可。這時可以調魚汁,按照羅生堂老師的做法,在碗中按照1:3:6的比例倒入魚露、生抽和水,再加少許美極鮮,調勻後倒入鍋中,中火燒開,少放點白糖和白胡椒粉即可盛出備用。

魚蒸好後倒掉盤中的湯汁,用燒開的油淋一下,再把油倒出。最後在魚的兩邊倒上魚汁即可。也照此這般清蒸過鱖魚、石斑魚,但鱸魚的性價比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