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讀書

吃出世界主義

前幾年曾在華貿碰到過一次蔡瀾先生,不知是否因為活動主辦方的疏失,只見一個小老頭坐在前面低聲細語,並不如鏡頭裡風流倜儻。

雖然梁文道和陳曉卿的書裡常引蔡瀾的話,但在《過好這一生》之前,確實沒有讀過蔡先生的書,剛好趁這個機會把他的美好形象補回來。

以前每當討論起「新鮮的羊肉膻不膻」這個話題,我都會說:「動物園的羊都是膻的。」現在還可以加上一句,蔡瀾曾說:「苦瓜不苦,和羊肉不膻一樣,吃來幹什麼?」(當然,我可不愛吃苦瓜。)

在另一篇文章中,蔡瀾建議將comfort food譯成「滿足餐」。這樣看來,一開餐就人滿為患的亞洲自助和小孩放學後流連忘返的珍珠奶茶都要算是當地人的滿足餐。

通常如果一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夠多元和包容,還可以通過旅行和讀書增長見識、拓寬視野,而「只談風花雪月,不談政治」的蔡先生告訴我們,即便是吃,也能吃出一個世界主義,因為「只要好吃,都是家鄉菜,我們是住在地球上的人,地球是我們的家鄉。」

分類
生活

電動車的號碼牌

距離水塔不遠的路邊始終停著兩輛電動車,每次路過幾乎都在充電,後來終於忍不住在應用商店裡搜了一下,確實是供出租的共享汽車,但能夠查到的車源都在斯德哥爾摩。

在共享單車席捲北京之前,我剛剛考完駕照不久,正趕上共享電動車最火的那段時間,出門辦事時經常租一輛電動車,比打車便宜不少,順帶練熟了車技。

再往前幾年,有一個已經記不起名字的叫車軟件搞活動,用特斯拉做了幾天網約車,當時還很新鮮,看著車裡的觸屏問東問西,而現在經常看到社區裡幾輛特斯拉停在一起。

相比之下,北雪平的街頭幾乎能看到各個年代的富豪,不時還趕上老爺車愛好者集體出行。整體來說,電動車的比重並不算高。這裡也沒有共享單車,只有共享電動滑板車,按分鐘計費,隨便玩兩下都要幾十塊錢。還好平時出門靠步行足矣,另外我也實在不敢騎這個東西。

分類
美食

加州牛肉粉

和「北京飯店」濃郁的裝修風格截然相反,這家泰國小館中沒有堆砌任何的異國元素,進門時也不會像亞洲超市那樣聽到「薩瓦迪卡」的問候。不知甚麼原因,一句英文都不會說的老闆將她的小飯館命名為「洛杉磯咖啡館」,牆上貼的照片是夢露和55號公路。

兩次周末去都是她的女兒幫忙翻譯,不會說瑞典語的食客碰上不會講英語的老闆,在這座小城裡終歸是小機會率事件。和《街頭絕味:亞洲》中的Jay Fai一樣,她也是一個人完成幾乎所有的工作,上菜時她會把桌上的魚露和白醋擺到湯粉邊上。

如同很多開餐館的移民家庭,能通曉當地語言和鄉音已經足夠好,她還不會說話的外孫也將在這兩種語言環境中長大。如果說這世界上與北歐在氣候、文化上處於兩極的地區,一定有熱情奔放而又陽光普照的東南亞。

和國內的泰餐相比,這裡其實更像以前街頭的桂林米粉或現在的沙縣小吃,但能在多雨的深秋吃到一盤鑊氣十足的咖喱飯,還有甚麼別的要求呢?

分類
生活

買它,還是扔掉它?

陰雨連綿的周六,又去逛了每周只開兩天半的二手店,人比上次還要多,抱著嬰孩的年輕夫婦、與朋友聚會的老人、獨自在咖啡角看書的女孩,比三裡屯的多抓魚迴圈商店更加生活。

讀完《手機大腦》後確實受到一些觸動,今天看了一部Netflix的紀錄片《極簡主義:時機已到》(The Minimalists: Less Is Now)。同樣是老生常談,但依然切題。

多年以前就讀過近藤麻理惠的書,教人如何扔掉不需要的東西。當然,任何運動式的改變在個人層面亦是於事無補。這也是為何大部分自助類書籍雖翻陳出新,但仍常銷不衰的原因。

從另一方面來說,「買它」的聲音遠大於扔掉它,以致於扔完之後又買了更多。極簡也好,斷舍離也罷,如果不能真的成為價值觀念和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很可能演變為另一種形式的標榜或炫耀,從而沖淡它們原本的意義。

「雙十一」馬上就要到了。買它,還是扔掉它,這是一個問題。

分類
讀書

「好想看手機啊」

前天早上半睡半醒之間打開手機,發現有讀者留言問我「25美分要換谷愛淩頭像了嗎?」,我先是一愣,然後回復道:「你再讀一遍」。

我們每天離不開手機,很多時候只是期待打開信息的那一瞬間,至於內容是甚麼,似乎並不重要。這正是瑞典心理健康專家安德斯·漢森在《手機大腦》一書中所關注的問題。

無論願意與否,我們總能從很多事情中找到背後的生物學依據。比如之前寫過的水滸強人心理,是因為「信息情報不足以支撐我們做出理性判斷時,大腦最終會以情感的形式告訴我們答案」。

比如「真正吃到羊頭肉後總不及癡想時所想像的香」,是因為相比於食物、他人的認可、新體驗等能夠刺激大腦獎賞系統的事物本身,「對於它們的期待感才是最有效的催化劑,期待最能使我們大腦的獎賞系統活躍起來。」

讀到一半時,我打開了手機設置中從未留意過的「螢幕使用時間」功能,發現日均使用時長竟超過了9個小時。而作者在附錄中說「如果一定需要規定一個時間,成人或兒童使用手機和面對顯示幕的時間不應該超過2小時」,這對於使用電腦辦公的人而言當然是天方夜譚。

但是如果連社交媒體的從業者都承認「我們製造出的回饋路徑的確會使人們分泌多巴胺,但此舉十分短視,會阻礙社會的正常運行」,被手機牢牢控制的人們又怎能不感到警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