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讀書

《如果一年後,我不在這世上》:享受場上的每一秒

我很怕看醫療劇,但對醫生寫的書卻情有獨鍾。《最好的告別》《當呼吸化為空氣》都是原版剛出沒多久就讀過,還曾在中關村圖書大廈站著讀完了台灣余德慧教授寫的《臨終心理與陪伴研究》。

所以也不難理解,為什麼看到《如果一年後,我不在這世上》這本小書後,我會毫不猶豫地讀起來。

作者清水研是日本一名腫瘤心理學專業的精神科醫生,為癌症病人及其親屬提供心理諮詢與診療服務。

在工作之初,作者發現患者的人生閱歷都比自己豐富,他很難回答「我的時間不多了,該怎麼辦」這樣的問題。與此同時,還要眼睜睜看著病人接二連三地離去。但是,當看到患者無比認真地過每一天,也讓作者開始思考「如何為自己而活」。

在工作的第二年,一位20多歲,比作者當時還小幾歲的患者讓他終身難忘。剛得知癌症復發後,這位年輕人生氣地大吼。但當作者真正與他見面時,才發現他很溫和,懷著感恩的心情對待身邊每個人,一邊開心地喝果汁一邊談論自己喜歡的小說。反倒是「我」對他的態度過於小心翼翼了。

在與死亡親密接觸了一年之後,作者變得平靜了很多,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生死觀:人生就像一場單程旅行。而另一位患者也曾經說過,「如果不能活在當下,總被過去糾纏、為未來擔憂,就不能真真切切地感受生活和作為一個生命的自己的存在」。

受限於它的篇幅和形式,《如果一年後,我不在這世上》對於疾病和死亡等議題的探討可能並沒有特別深入,但這剛好讓它成為一本合適的入門書。

讀這本書差不多用了一場足球比賽的時間。有時,人生就像一場足球比賽,你不知道自己會在第幾分鐘被換下,或補時多長時間。但只要還在場上,你一秒鐘都不想錯過。

如果還沒想好新年願望寫甚麼,不妨先讀一讀這本小書。

分類
音樂

讓我安慰你度過這《時代的晚上》

如果能自選跨年演唱會的曲目,最希望聽崔健唱《時代的晚上》,它甚至可以取代《難忘今宵》,成為常駐的壓軸演出,就像崔健自己說的,「我們等待的東西依然沒有等到」。

24年前的春晚,王菲和那英合唱了那首著名的《相約九八》,「相約在銀色的月光下/相約在溫暖的情意中」。幾個月後,崔健就喊出了「是不是我越軟弱就越像你的情人」。

這兩年,崔健的專輯一度在各個音樂應用中消失,近期才陸續碎片式重現。如果說崔健代表了某個時代的精神,那麼他的堅持本身就已給了我們莫大的安慰。

曾經不知有多少人聽完《新長征路上的搖滾》後想要投身搖滾樂,又有多少人因為讀了《南方周末》的新年獻詞而渴望成為一名報人。「老人不再年輕/可是年輕人會老的」。但依然有人選擇逆流而上,即便不能同行,我們至少可以停下來報以欽佩的目光,在新年夜為他們(她們)的勇氣和努力致敬。

感謝你們安慰我度過這時代的晚上。2022新年快樂。

分類
音樂

《陽光彩虹小白馬》:怎麼能哭呢

在綜藝裡看到這首歌,才翻回去聽大老師的原唱。有時,你會因為歌名錯過一首好歌(或因為劇名錯過一部好劇,比如《愛很美味》)。而大張偉的轉型甚至讓人系統性地遮罩掉他所有的新歌。

這首貌似歡喜灑脫的歌竟如此煽情,不免讓人懷疑寫歌的人到底經歷了甚麼,才能如此自然地把悲傷的內核藏在七色雲彩之中。

它讓我想起了樸樹的《New Boy》,「是的我看見到處是陽光/快樂在城市上空飄揚」好像是上世紀末的「陽光彩虹小白馬」。而「天地隨你耍」就是2018版的「my international cool playboy」。

如果你只在大張偉的歌聲中聽到了歡樂,那就請你慢一些長大。

《陽光彩虹小白馬》MV發布時剛好是我30歲的生日,而今天已經來到了2021年的最後一天。希望每個人都能儘量開心得過好每一天。讓自己和他人快樂是一種能力,也許我們沒有大張偉那樣的天賦,但至少可以和他一樣,對自己、對生活都放開一點。

「怎麼能哭呢/一切會好的/一切都去吧」……

分類
寫作

自媒體的故事

從第一篇「二黑的故事」起,已經寫了四十天,首發平台也從百家號換成了現在的公眾號。

前兩天看到許老師在《圓桌派》中提到「自媒體教程」與他過去接受的寫作訓練完全相反。我在體驗過自由落體之後,也不準備甚麼「垂直」了。無論寫甚麼,都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喜歡。

我還想通一件事,就是每個人認識的所有人裡,可能只有三到五個人會對我寫的東西感興趣。我認識的人已經找完了,就看你們能不能幫我找到你們身邊的那幾個人了。

我最早一次「自媒體」經歷是小學時將作文本租給同學。後來老師給家長告狀,說同學想看的話,就應該給他們看,怎麼能收錢呢。現在,不僅不收錢了,還得給關注的人發紅包。

高中時,我也寫過一些東西,然後把電子版賣給同學,還有老師。我永遠記得我們的語文老師笑眯眯地說他手頭沒有錢,後來在我的堅持下,掏出一張5元紙幣給我。

大學原本報的是新聞專業,開學沒多久,我就開始寫一份個人英文周刊,通過email發給認識不認識的人,堅持了50多期。那時還沒有甚麼公眾號,甚至沒聽過「自媒體」這個詞。周刊有一個標語,叫care, dare & share(關心、敢言和分享)。如今若作為午夜副刊的宗旨,也還算合適吧。

分類
音樂

《覺醒》:被遺忘的經典之作?

前不久在《中國火》專輯中第一次聽到這首歌,除去剛開始對副歌部分的直言不諱稍有不適,總覺得這首歌在哪裡聽過,就是搖滾樂最讓人舒服的感覺。以我中庸的審美來看,它缺少的可能只是一個更大的舞台。

即便《樂隊的夏天》繼續播下去,僅憑「地下嬰兒」的樂隊名稱,和《覺醒》的歌詞恐怕也很難全須全尾地登上綜藝。

張楚最近也上了節目,唱了一首《孤獨的人是可恥的》。越是把他尊為前輩,越讓人感到悲涼。過去不分甚麼民謠或搖滾,都統稱為流行音樂。稱呼變了並不代表以前曾被低估,而是因為它們真的流行過。當流行歌曲變成小眾愛好,改變的或許不僅是音樂。

地下嬰兒樂隊的這首《覺醒》唱出了一種「跟丫死磕」的氣勢,不知道以後有沒有機會到新工體去唱一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