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讀書

你還記得摘抄作業嗎?

前一陣,微信讀書的首頁上經常發布一些有趣的書摘,和現實相對應,後來不知道甚麼原因就沒有了。它很像上小學時老師留的摘抄作業,只不過是換了一個本子。

雖然接受微信讀書是從關閉所有社交功能開始的,但通過它分享書摘卻很方便,特別是在微信的生態下。不同于網上流傳的名人名言,書摘的出處明確,並且可以快速找到原文。

很多人常把一本書或一部電影的內容濃縮到一篇公眾號的文章裡,讓讀者通過最短的時間滿足求知欲和好奇心。

相比之下,我更傾向於用儘量簡單的方式推薦喜歡的作品,把閱讀或觀影的樂趣留給讀者。當然,更為直截了當的辦法就是讓作者自己說話。於是,決定在這裡增設一個書摘版面,就算是補做小時候的摘抄作業。

當然,如果說「斷章取義」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原作的背叛,但若能就此為好書「引流」,也算是有意義吧。

分類
讀書

失去「故鄉」的人

這兩天陸續聽到朋友或朋友的朋友感染新冠,一些原本將疫情視作禁忌話題的微信群今天竟刷了屏。剛好晚上讀到詹青雲寫她在貴州廠礦的成長經歷。她說:「改制是紅火時代結束後的應對方法……從改制那天起,再被問起從哪裡來,這個問題就很難回答了。矯情地說,我們也是失去了故鄉的人吧。這個故鄉不是一個地方,而是一種生活方式。」

三年來,防疫大概早已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甚至是很多小孩的童年。突如其來的改變讓人們一時難以適應。有些人自信滿滿,「藥都是給家人準備的,自己肯定是無症狀」,有些則頂著燒反思「自己可能過於驕傲了」。但不管怎麼說,就像詹青雲在書中寫到的,「所有制的改變可以在旦夕間完成,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卻不能」。

後來她離開家去香港讀書,才有一種不再被「小社會」監視的解脫。但因為感受到人情的冷淡,開始美化並懷念過去。不知有多少人會很快懷念起排隊做核酸的熱鬧,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們和體制的關係遠比想像中曖昧。

分類
讀書

楊絳:「不信,只要試讀一篇兩篇」

之前常有讀者抱怨說公眾號裡的文章寫得太短,最近很少聽到這樣的評論了,大概他們現在已經不看了吧。鍾叔河在《念樓學短》九一年的自序中寫道:「學其短,是學把文章寫得短。寫得短當然不等於寫得好,但即使寫不好,也可以短一些,彼此省時省力,功德無量。」

這當然是鍾老先生的自謙之詞,真正「功德無量」的是他在書中對古文的解讀。比如講到漢文帝「卻獻千里馬詔」時,說皇家儀仗隊裡的大隊人馬一日走三十裡,你送我一匹千里馬,讓我一個人能夠先跑到哪裡去呢?對此,鍾老評論道:「……若是本來就有誇大狂、妄想症傾向的人做了皇帝,更會忘乎所以,大幹荒唐事,結果是禍延國家民族,害死上千萬人。修阿房宮,坐龍船逛揚州,猶其小焉者也。」

又比如陳惠謙因侄兒沉溺於信神求仙寫了「戒兄子伯思」,大意是說「有理想的人,只怕活得沒價值,不怕活得不久長。敬神仙,求長生,像水中撈月,無論如何也撈不上,只能是一種妄想罷了」。鍾老說:「有的人不讀書,沒思想,不能也不敢懷疑神仙和准神仙的存在和萬能,於是迷信它,崇拜他……一直幹著繫風捕影的蠢事。」

分類
讀書

二三十歲讀甚麼?

前幾天在BBC上看到一篇關於美國中期選舉的報導,題目是「政治立場越來越成為戀愛中的絆腳石」。

出於好奇,在微信搜索後發現《參考消息》的公眾號將這篇原本免費閱讀的文章搬運到了它198元一年的「數碼報」。其中一條精選留言寫道:「看來美國的分裂以不可避免」。

文中提到的民調顯示,86%的美國人認為,與一個支持對立黨派的人約會已經變得更加困難。

這當然是一件令人悲傷的事情,但算不上新鮮,在小說《青春之歌》中,餘永澤激動地對林道靜說:「近來胡適和一些學者們都在提倡研究國故……現今職業問題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過我相信畢業後不會成問題的。」而一心想要革命的女主人公則決絕地甩開了他的手。

在總結這本小說時,許子東說:「《青春之歌》的主要讀者是五六十年代的青年。到了八九十年代,同樣二三十歲的讀者,卻更欣賞餘永澤的原型即張中行的散文。」

如今又過去了三十年,不知現在的青年更喜歡讀甚麼,難道是《參考消息》?

分類
讀書

吃出世界主義

前幾年曾在華貿碰到過一次蔡瀾先生,不知是否因為活動主辦方的疏失,只見一個小老頭坐在前面低聲細語,並不如鏡頭裡風流倜儻。

雖然梁文道和陳曉卿的書裡常引蔡瀾的話,但在《過好這一生》之前,確實沒有讀過蔡先生的書,剛好趁這個機會把他的美好形象補回來。

以前每當討論起「新鮮的羊肉膻不膻」這個話題,我都會說:「動物園的羊都是膻的。」現在還可以加上一句,蔡瀾曾說:「苦瓜不苦,和羊肉不膻一樣,吃來幹什麼?」(當然,我可不愛吃苦瓜。)

在另一篇文章中,蔡瀾建議將comfort food譯成「滿足餐」。這樣看來,一開餐就人滿為患的亞洲自助和小孩放學後流連忘返的珍珠奶茶都要算是當地人的滿足餐。

通常如果一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夠多元和包容,還可以通過旅行和讀書增長見識、拓寬視野,而「只談風花雪月,不談政治」的蔡先生告訴我們,即便是吃,也能吃出一個世界主義,因為「只要好吃,都是家鄉菜,我們是住在地球上的人,地球是我們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