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寫作

你的午夜副刊

豆腐塊文章第一次見報是在初中時,寫的是放學踢完球後有個同學向我借了兩塊錢買水,後來就黑不提白不提了。也正是那兩塊錢讓我掙到了人生中第一筆稿費。此後,就陸陸續續向《北京晨報》投稿,寫過非典停課的經歷,也抒發過「愛上層樓」的情緒。

以前,我爸總喜歡買橙黃色的《經濟觀察報》,每次我都會翻出副刊來看,那裡似乎有一個特別美好而又豐富的世界。

如今《北京晨報》已停刊多年,而那份「理性、建設性」的報紙也隨往事遠去。我重新仿照記憶中的模樣寫些無關緊要的文字,卻總被問起主題到底是甚麼。人們不再看報紙了,甚至忘了曾經有一個叫做副刊的精神家園,它讓年輕人成長,並對未來充滿期待。

我的願望就是,當你打開這裡的每一篇,就像看到自己第一次投稿,雖幼稚但真誠。或是你迫不及待翻到的評論文章,無論怎樣侃侃而談,但總有一顆理性而不失溫度的心。

分類
寫作

自媒體的故事

從第一篇「二黑的故事」起,已經寫了四十天,首發平台也從百家號換成了現在的公眾號。

前兩天看到許老師在《圓桌派》中提到「自媒體教程」與他過去接受的寫作訓練完全相反。我在體驗過自由落體之後,也不準備甚麼「垂直」了。無論寫甚麼,都不可能讓每個人都喜歡。

我還想通一件事,就是每個人認識的所有人裡,可能只有三到五個人會對我寫的東西感興趣。我認識的人已經找完了,就看你們能不能幫我找到你們身邊的那幾個人了。

我最早一次「自媒體」經歷是小學時將作文本租給同學。後來老師給家長告狀,說同學想看的話,就應該給他們看,怎麼能收錢呢。現在,不僅不收錢了,還得給關注的人發紅包。

高中時,我也寫過一些東西,然後把電子版賣給同學,還有老師。我永遠記得我們的語文老師笑眯眯地說他手頭沒有錢,後來在我的堅持下,掏出一張5元紙幣給我。

大學原本報的是新聞專業,開學沒多久,我就開始寫一份個人英文周刊,通過email發給認識不認識的人,堅持了50多期。那時還沒有甚麼公眾號,甚至沒聽過「自媒體」這個詞。周刊有一個標語,叫care, dare & share(關心、敢言和分享)。如今若作為午夜副刊的宗旨,也還算合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