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電影

下雨天,你想和龍貓一起等車嗎?

立春才沒多久,轉眼又迎來了第二個節氣 —— 雨水。在無數有關下雨的電影場景中,你是否常會想起那只憨態可掬的龍貓?

在《龍貓》上映30年後,我才在電影院第一次看了這部與我同歲的動畫電影。就像知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所說,「影片富有人間喜劇的特質,因為它刻畫了兩個非常令人信服的、性格生動的小女孩」。

前幾天在商場裡聽到像是小動物的聲音,尋聲望去才發現一個很小的女孩站在自動販賣機前,正沖著裡面的小貓擺件「喵喵」叫。上一次被如此打動還是在看《龍貓》的時候。

如果評選看完後最讓人想要小孩的電影,《龍貓》一定會榜上有名。小朋友看完都想要一隻龍貓,而大人們看完卻想要兩個小朋友,這也許就是宮崎駿的魅力吧。

分類
電影

《雄獅少年》:我們或許需要雞血,但不是以這種方式

比起《搖滾藏獒》的稚嫩和《大魚海棠》的晦澀,《雄獅少年》似乎是一部更加完整的華語動畫電影,但看完後總覺得哪裡不對勁。

記得老羅曾說過,保持動力的最好方法是每天看一本自助類書籍。《雄獅少年》就像是這樣的一劑雞血,但恐怕會有副作用。

故事中被霸淩、被侮辱的留守少年渴望通過舞獅改變命運。但問題是,從一開始,主人公就被無情地定義為「病貓」,無論是欺負他、同情他,還是幫助他的人,抑或是主人公自己,甚至連導演都欣然接受了這一事實。你們確定病的是少年?

在找到「內心的雄獅」前,主人公先後因家庭、身體、名字和工作被嫌棄或恥笑。這雞血打得越成功,想起來越後怕。你們可以鼓勵我追求更好的生活,但在這之前請不要把我貶得一無是處,特別是那些我無法控制的因素。

而對於一部以兒童觀眾居多的動畫電影來說,更該慎之又慎。

分類
電影

《立春》:為少數人照入一縷陽光

立春看《立春》,北京街頭的海報從盼盼變成了墩墩,但依然是熊貓,只是廣場上已不再有風箏飛揚。小城裡的異類渴望出走,既抱團取暖,又相互傾軋,春天來了又去,好像沒什麼兩樣。

電影中的舞者胡金泉讓我想起了I Have Something to Tell You的作者,同是成長於保守地區的性少數群體,就更需要流行文化為他們的生活照入一縷陽光。

王彩玲們的悲劇不在於夢想無法實現,沒有人可以保證成功。而是因為她們更多元化的生活方式無法被閉塞的小城和當中的人所接受。同時,她們所嚮往的世界又無法向她們輸入與之對抗或改變現狀的價值觀。

諷刺的是,如果通過視頻網站看電影,除了電影正片以外,專輯列表裡還會出現這樣的內容:「立春:太傻!大齡醜女蔣雯麗遭表白,居然把人拒了」。就此,陽光變成了陰影,小城也變成了大國。

分類
電影

《四海》:你的心中思想是甚麼?

大年初二去電影院看了韓寒的新電影《四海》。因為疫情的緣故,很多人過年沒能回家,看電影成了唯一的娛樂,一百多一張的電影票基本坐滿了。

韓寒導演的電影中,除了第一部略顯生澀外,基本上都有一個完整的故事,而且沒有很low的笑點。《四海》較前作即便沒有進步,也不至於有太大差距,目前5.6的豆瓣評分不知是因為預期過高還是票價過高。

就像電影中男女主人公的對話,不必在意電影的中心思想是甚麼,只要問問你的心中思想是甚麼。還是能夠在不經意間被韓寒的文字遊戲所打動,我們還奢求甚麼呢。

如果周杰倫可以一直是「小公舉」,那韓寒為什麼不能一直是那個不願疊被子的少年呢。雖然《四海》說不上多優秀,但如果你喜歡韓寒之前的電影,又剛好有足夠的預算(或兌換券),這部新片並不會讓你失望。

分類
電影

春節觀影推薦之《貝利葉一家》:好音樂不需要聲音

每年春節一家人打麻將時,我爸總會十分費力地找出一部平時他也不會看的文藝片,在沙發的一角獨自欣賞「默片」。之後,我姑父會換一個警匪片,再把聲音調得好大……

如此說來,《貝利葉一家》應該是我爸的春節首選。首先,它是一部溫馨的家庭片,適合全家人一同觀賞。其次,影片中貝利葉夫婦和他們的兒子患有聽障,需要女兒做手語翻譯。在節日觀看,不會淹沒在嬉笑和洗牌聲中。

在這部法國電影中,身體的缺陷並沒有讓貝利葉一家成為隱形人。儘管艱辛,他們依然可以有尊嚴地活著,還能積極地參與社會生活(並不是以一個符號的身份,而是真實存在的人)。

故事的結尾告訴我們,真正好的音樂甚至不需要聲音。如果你的家人願意和你一起看完這部電影,那麼你的每一天都是除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