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讀書

怎樣的強盜書

在《射雕英雄傳》中,黃蓉前腳還和郭靖「一路遊山玩水,樂也融融」,後腳就一言不合割了素不相識的胖婦人的左耳。而到了《笑傲江湖》,渴望金盆洗手的劉正風慘遭滅門。相比之下,《水滸傳》中針對路人和仇人家小的暴行更是比比皆是。

《水滸傳的誕生:怎樣的強盜書》就試圖解釋「誨盜」的《水滸傳》背後的邏輯。正如作者在導言中所總結的:「這本強人小說更是曾經由強人講給強人聽的,強人一定是拿書中故事來做宣傳工作的。」

初讀《水滸傳》,以為梁山好漢「講義氣」,所以「路見不平一聲吼」。其實「那種義氣是指同道中人之互相撐腰,是朋黨之間的忠誠而已」,「有很強的不問是非的傾向」。書中「純粹利他」的例子「少之又少」,多是「好漢受惠」,「把義與利連在一起」。

與此同時,「《水滸傳》充滿了迫害故事」,因為「迫害感是很真實的強人心理」。在朝不保夕的環境下,很容易產生厭女情結,所以書中的女性角色大都極為負面。這種迫害感的另一個惡果是隨時準備「先下手為強」,「不顧他人死活」。當然,更不會講甚麼程序正義了。

分類
讀書

我在豆瓣獲贊最多的評論

據說使用豆瓣標記「書影音」狀態和活躍在興趣小組的是截然不同的兩代人。我顯然屬於前者,之前轉發了幾篇文章到相應的電影或書目下面,很快便淹沒在浩瀚的評論中。反倒是一句評論隔斷時間跳出一個贊來,於是決定把它寫出來。

在《埃及的革命考古學》一書中,何偉和張彤禾夫婦帶著剛出生不久的雙胞胎女兒來到埃及,開始了新的「尋路之旅」。

一位讀者在該書的台譯本下面發布了一條討論,題目是「傳說中台版書不刪減都是騙人的」,並附上了英文原版和台版的一處比照。

沒想到竟引來了台版譯者本人的回復,而我被點贊最多的評論,正是針對這條回復的:「這段回復堪稱中文寫作的典範,有理有據,不卑不亢,十分佩服!」

讓我們來一起看看這位譯者是如何回復的。

您好,我是這本書的譯者。看到您下的標題,我嚇了一跳,因為無論是我自己,還是負責本書的責任編輯,都不會也不可能有刪減書籍內容。

首先,很有禮貌地回應了質疑,並直截了當地表明瞭觀點,即本書不存在刪減。

我們在製作這本書的中文版時,根據的是版權方提供的PDF檔案,顯然這個檔案與你手邊的實體書之間有點落差,而您正好看到這個地方,據此解釋成「傳說中台版書不刪減都是騙人的」、「難道會對島內政治利益產生什麼影響」、「欲改彌彰」、「信譽全無」等語。

附圖是版權方交給我們的PDF相應段落截圖。您會發現,這個版本是沒有你提到的那段文字的。

我在翻譯《享樂人生》時,也是依據編輯所給的PDF文件,和原書的Kindle版本確實有所出入。可見,這應該是圖書翻譯的常規操作,並非該讀者所猜測的原因。

自從解嚴與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例解除之後,台灣的出版極為自由,不會有來自當局的審查。何況這本書在出版市場年年發行的上萬種圖書中,只是滄海之一粟,實在沒有您想像的那種影響力。

最後,譯者不忘交代台灣出版業的整體背景,解釋了不僅不會刪減,也沒有必要刪減的事實。

前段時間總看到「中文已死」之類的標題,但顯然不只是語言本身的問題。這位台灣同業在面對不太友好的質疑時,講事實、擺證據,不僅優雅地澄清了誤會,還留下一段讓人心悅誠服的文字。可見,「死」的可能不是中文,而是別的甚麼東西。

分類
讀書

《還珠格格》可以不看,但這本書值得一讀

若是二十年前,我一定不會想要讀一本瓊瑤阿姨的書。小時候常伴著瓊瑤劇中的悲戚聲入睡,半夢半醒間仿佛歷盡滄桑。而「師生戀」似乎又是一個十分女性化的禁忌話題。

反倒是現在能夠比較開放地選書,《喜寶》也好,《窗外》也罷,並沒有哪些書是某一性別所專屬的。即便不會沉迷於言情小說(或以前很少讀的武俠小說),還是可以嘗試從不同角度了解世界。

作為校園小說,《窗外》確實寫得很美,無論是海峽兩岸,還是不同時代,但凡能夠正常上課的中學生的生活大致是相同的,所以雖然距離小說首次出版已經過去了近60年,人們依然能夠從中讀到自己上學時的影子。

同樣地,因家庭干預而導致的不幸婚姻仍比比皆是。對比《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的「恐怖故事」,儘管台灣在社會層面走在了前面,但很多家庭的教育方式並沒有多大改變,所以時至今日《窗外》依然具有現實意義。《還珠格格》可以不看,但瓊瑤阿姨這本代表作還是值得一讀的。

分類
讀書

上大學前讀讀這兩本書

高中時讀鬱秀的小說《花季雨季》,最大的感受是書中所寫的十年前的特區好開放啊。就在該書出版的1996年,彼得·海斯勒作為和平隊隊員來到長江古城涪陵,開始在當地一所師範專科學校教授英語,並與他的學生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高考結束後的空檔期剛好可以在書中預習一下大學生活。《江城》早已成為外界了解中國的必讀書,對此前「一心唯讀聖賢書」的高中畢業生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如果能讀原版,就更好了。

並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在大學裡遇見何偉(彼得·海斯勒的中文名),但相信會有更多的老師像黃燈一樣,願意去分享教學過程中的思考。她在《我的二本學生》中記錄了廣州一所財經學院06級(和我同齡) 、15級兩屆學生的故事。兩本書合在一起,剛好構成二十年來中國大學生的縮影。透過他們的經歷與感受,你也許會更容易看清腳下的路。

分類
讀書

從煙火氣到人情味

今年高考作文題中最接地氣的要屬天津卷的「煙火氣」,在飽受疫情折磨的時節格外應景,也讓人想起馮驥才筆下的天津衛。《俗世奇人》作為一組奇異人物的肖像畫,既是茶餘飯後的談資,也是世態炎涼的寫照。

剛上初中時,我本打算在周記作業裡寫一個「小學生日記」系列,比如有一篇就是講督導來學校檢查前,老師特地教學生怎樣「對答如流」。在文章的結尾,我仿照小學生的口吻寫道:「為什麼要弄虛作假呢,我也搞不明白」。沒想到語文老師給出的評語是「你知道的,一定要寫出來!」從此,我就沒有再創作了。

而讀到《俗世奇人》中每篇故事的結尾,我又恨不得像當年初中語文老師那樣對作者說:「一定要寫出來!」如果所有的評論都停留在販夫走卒的水平,那和小學生日記又有甚麼區別呢。

還有一種可能是煙火氣有了,但人情味不足,這不是作者可以隨意加上去的,因為它不符合人物行動的邏輯。同樣是寫小人物,從「獵奇」到「傳奇」還是需要些價值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