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讀書

《作文七巧》:一本好看的作文書

我們那年的高考作文題是《北京的符號》,具體怎麼寫的已經想不起來了,只記得在結尾處緊貼時事地寫了一句「志願者的微笑將是北京最好的符號」。後來,類似的話成了08年北京奧運的宣傳語,而我的語文卻得了低分。

之前寫過中學語文課讓我們對老舍等作家敬而遠之,原來這種情況在兩岸三地並不罕見。王鼎鈞先生提到《作文七巧》一書的緣起,就講過類似的故事:「有人對我說,他本來對文學有興趣,學校裡面的作文課把這個興趣磨損了、毀壞了!我聽了大吃一驚。」

於是有了這樣一本好看的作文書。說它好看,可能是因為我對中小學教材編寫的興趣濃厚。說起英文寫作範例,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一些知名的外刊雜誌。而從哪裡才能學到好的中文一直是困擾我的問題。王鼎鈞先生的《作文七巧》等作品其實早已提供了答案。無論你正在經歷緊張的學習,還是希望彌補某種遺憾,花兩三個小時讀這本書都會讓你感受到中文的美好。

分類
讀書

《大亨小傳》:全都是泡沫

往年「破五」的炮聲比除夕更響更密,可見人們求財的意願最為強烈。早在上大學時,我就和同學說,這並不稀奇——社會越自由,成功的標準才會越多元。就像崔健唱的,「可是我們生活的這輩子/有太多的事還不能幹呐」。於是,物質財富成了檢驗成功的唯一標準。

謝天佑先生在總結歷史時發現,在傳統社會政治制度和思想下,臣民們形成了「保生存、求富貴」的心理和行為。

從「恭喜發財」到「祝你暴富」,靠賺錢改變命運的道路越走越窄。蓋茨比似乎成為無數青年的「奮鬥目標」。但是「暴富」的蓋茨比並沒有買來尊重,也沒有買來愛情。如果有機會回顧自己的一生,不知他是否會唱一曲「全都是泡沫」。

更可怕的是,人們一面嫌貧愛富,一面又隨時準備「殺富濟貧」。《大亨小傳》的結尾仿佛預示著未來,「我們奮力搏擊,好比逆水行舟,不停地被水浪沖退,回到了過去」。

分類
讀書

《局外人》:重新來過

非典停課時在家讀《鼠疫》,但印象更深的是合訂在同一本書中的《局外人》。又過了差不多15年的時間,全世界因為另一場疫情陷入停頓。

直到現在,我仍覺得西西弗神話是最符合人類境遇的隱喻。我們周而復始地推巨石上山,再看它因自重一次又一次滾落。

今天在節日空曠的路上無意聽見一對父子的對話。大概上小學高年級的兒子一本正經地問他爸爸:「如果你的生命還有一炷香的時間,你會做甚麼?」

我沒有聽見他爸爸的回答,只希望那個孩子沒有挨揍。當我們第一次思考嚴肅問題的時候,都應該被善待。

在《局外人》的最後,在臨刑前,「我」突然理解了媽媽為什麼要在晚年找一個「未婚夫」,為什麼又玩起了「重新開始」的遊戲。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哭她。而「我」也準備好把一切再過一遍……

分類
讀書

《九三年》:我的啟蒙書

要不是先看了郭濤主演、根據雨果《九三年》改編的同名話劇,我可能不會讀完這本書。與《悲慘世界》《基督山恩仇記》等名著相比,這本書涉及法國大革命的複雜歷史,讀起來稍微晦澀一些,但絕對值得一讀。

林達的巴黎遊記就是圍繞這本書展開的。《帶一本書去巴黎》,帶的就是《九三年》。

為什麼突然想起它呢?因為我發現有些人讀了不少書,也看過一些小眾電影,可能是一般人們所說的文藝青年。但我們之間最大的分歧或許能從這本書裡找到原因。

我的理解是,一切偉大的文藝作品歸根結底都是「悲天悯人」四個字,就像雨果《九三年》裡的不朽名言:「在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還有一個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

林達在書中說,當年曾以為比別人更早醒來是因為自己更有悟性,其實不過是掌握了更多「信息資源」的特權,比如有一個晚上的機會讀《九三年》……

分類
讀書

快樂春節的秘訣

在麥當勞等餐時想起了多年前讀過的《鹽糖脂——食品巨頭是如何操縱我們的》。「加工食品大多都是垃圾」、「食品廣告只是在玩文字遊戲」、「美味來自鹽、糖、脂肪的巧妙組合」。道理我都懂,但依然沒有阻止我走進快餐廳。

小學曾有一段時間要求在學校吃營養餐,針對學生和家長反映午餐不好吃的問題,當時的校長呼籲大家理解,因為「有營養的飯菜肯定不好吃」。早在90年代就道出了健身愛好者的心聲。

其實甘願吃草靠的也不全是毅力,身體狀態好時更容易接受食物的原味。反之,身體越差、心情越壓抑,就越渴望垃圾食品。有點兒像小王子碰見的那個醉鬼,靠喝酒來忘卻喝酒的恥辱。

又到了置辦年貨的時候,一定要多備一些快樂水,配上電視裡跳的快樂迪,讓我們一起向快樂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