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語文

舉案齊眉

《非誠勿擾》中有位男嘉賓將「舉案齊眉」視為理想愛情的寫照,遭到孟非質疑。但他也曾經調侃過,「日本女人在家對老公的賢慧程度和他拿回家的錢成正比。」這其實和「舉案齊眉」的典故流傳至今有著相似的邏輯。

梁鴻為人舂米,妻子孟光卻依舊伺候他吃喝,還把飯端到他眼前。雇主聽說了,覺得這個人好有本事,不再讓他幹活。

當然,張鳴教授的解讀則要浪漫得多,他說:「孟光舉案齊眉,梁鴻也一樣可以舉案齊眉。一個不合俗流,給妻子取名取字之人,時刻打算攜妻歸隱山林的高士,當然不會輸于為妻子畫眉的張敞。」

於是舉案齊眉一下子就從「婦德的楷模」昇華為神仙伴侶之間的日常情趣。這種說法是否屬於一廂情願我們不得而知,但重要的是能自圓其說。

一方面檢視成語的本意,一方面思考想要傳遞的價值,或許才是對語言真正的熱愛。

分類
語文

傳統文化的迷思

最近介紹了《不必讀書目》《給孩子的唐詩課》等幾本關於古詩文的小書。

平日見到的以及電視裡號稱喜歡傳統文化的人仿佛都活在另一個世界,他們熱衷養生、穿漢服、喝茶。選擇各自的生活方式是每個人的自由,但這些傳統符號與現代價值的割裂似乎值得探討。

人們常對未知的事物保持敬畏,甚至在無意間將其神話。隨著文言成為越來越多人難解的謎題,我們更該審慎地看待這些文化遺產。因為它不僅被當作一項政治運動,或一門生意,更關係到我們最終能否融入世界文明。

前段時間在豆瓣上遇到一位老兄,在自己的公眾號上解讀一些古文,大概是看到我寫了一些關於常識和邏輯的文章就取關了,還發表了一些他的看法,大意是說人類的認知範圍極為有限,在「大道」面前「科學」不值一提。

與其這樣,不如也在此開闢一個古詩文欄目,分享些所讀所想,與雞湯和玄學作作伴。

分類
語文

從「姑蘇城外寒山幾」說起

之前寫過小時候背《楓橋夜泊》的趣事,可以說那是我的生活與唐詩唯一的交集,和詩本身還沒什麼關係。

與書法類似,大多數人已經不會寫古體詩,甚至不懂得如何欣賞。說起唐詩,要麼熟悉到本能地背出,要麼陌生到不敢讀出聲,不知你能否說出一兩句真正打動你的詩句。這也不難理解,畢竟沒有人背乘法口訣或做英語閱讀會熱淚盈眶。

於是,像六神磊磊編著的《給孩子的唐詩課》這樣的書就顯得十分必要。不僅可以培養孩子對唐詩的興趣,也可以給我們這些與唐詩鮮有交集的人一個走近它的機會。

比如書中介紹了晚唐詩人羅隱的《雪》,讓人印象深刻:

唐·羅隱

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
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

大意是不要總說「瑞雪兆豐年」,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承受風雪。而之所以提到這首詩,是因為它被明代才子楊慎歸為「劣唐詩」。

可見,對於詩的好惡也會因個人審美和時代而有所不同。讀唐詩並不必拘泥于課本或權威。最重要的是,那些詩句能否真的走進你的心裡,不然再華麗又有甚麼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