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社會

可退的群不多了

前一陣在家辦公,聽到外面的小朋友還在玩 「手心手背,狼心狗肺」,就知道一切都沒有改變(小時候沒玩過這個的可以搜一下)。

昨天關於中關村寫字樓查疫苗的文章剛好撞到熱點上,為公眾號帶來了一些新的讀者。其中一位老先生打賞之後還回復了一句:「你是好樣的,人民的代言人」。所幸他沒有關注,不然看到這篇文章,態度是否會發生180度轉彎。

在林達第一本書《歷史深處的憂慮》中,講述美國的「言論自由」時列舉了黑人運動領袖馬康姆· X的事例,他曾宣稱「以暴力反對暴力」,並在甘迺迪遭暗殺、全美震驚哀痛之際,發出了「惡有惡報」的評論,令輿論譁然。

即便如此,「除了他的伊斯蘭教組織的教主因此令他禁口九十天之外,也沒有任何其他方面對他的言論加以限制,因為他是合法的。他有權說出他的個人感受。」

林達希望以此說明,過激的言論同樣受到美國憲法的保護。但是,如果一個國家只能聽到,也只保護過激的言論,情形又會如何呢。

好吧,就算你有額手稱慶的自由,我們至少還有退群的自由,只是可退的群也不多了。

分類
社會

「朝3暮4」的政策和「不3不4」的人

人是很健忘的動物,有時文章寫得太隱晦只圖了一時之快,再翻回去看容易想不起前因後果。比如之前寫的《朝三暮四》,過一陣子再讀很可能與新近發生的事相混淆 —— 早上出門時還以為自己在3天的保質期內,稍晚便發現其實是4天了,弄得人「不三不四」,舉步維艱。不知有多少不明就裡的老人哀歎自己腦子不好使了,又有多少答應孩子周末出去玩的家長百口莫辯。

調整遊戲規則,說不上好或不好,畢竟也沒有人徵求意見。但說改就改,不留任何緩衝時間,讓人匪夷所思。過去這幾年,該配合的,不該配合的,都儘量配合了。該信任的,不該信任的,也都姑且相信了。可是還這樣搞,信譽何在呢?

即便是刑法,也遵循「從舊兼從輕」的原則,更嚴格的條文不能溯及既往。而這些實質上限制人們行動自由的規定,卻可以輕易超越法律?

在桑拿天排長隊續命的人們,第二天醒來看到更新後的數字,便心滿意足地繼續生活了,好像甚麼都沒有發生過。

分類
社會

校隊迷思

前幾天看了學校的招生宣傳片,才知道羅雪娟從2018起成為了我校的游泳老師。疫情前,學校的體育館還是對外開放的。它是奧運前後修建的,全北京條件更好的游泳館應該不超過5家,我們那一屆基本只趕上吃土,真正用上的時間很短。

從小學游泳的我雖然也曾被教練訓哭過,但一直自認為蛙泳遊得還算不錯,所以當聽說校隊選拔便自告奮勇地去了。可是當我跳入水中游了不到5秒後,一切就結束了。不知道其他人有多少本身就是「特長生」,總之我只好悻悻而去。

還有一次和體育館打交道也是類似的結果。當時我還是學校棋牌社的社長,既然體育館裡都開設了麻將室,就想去打聽一下我們每周的棋牌活動能否也在體育館進行。得到的答覆不算意外,我們並沒有被完全拒絕,但條件是棋牌社必須有實力代表學校參加棋牌比賽並得獎。

本想為黯淡無光的大學生活增添一絲色彩,最終卻都事與願違。選擇大學時除了看分數,看來也是需要一些緣分的。

分類
社會

答案

在昨日所舉的例題中,政治學家得出「民主並不促進政治自由」的結論是基於兩組歷史案例,第一組案例表明民主制度不足以實現政治自由,而第二組則表明民主不是政治自由的必要條件。但這些案例並不能證明「民主不促進政治自由」。

法學院錄取委員會在答案解析中繼續寫道:「即使民主本身不足以實現政治自由,但在大多數情況下,它仍然可為促進政治自由添磚加瓦。即使民主不是政治自由的必要條件,但民主所到之處可促進政治自由,這仍是事實。」所以正確答案是D,這一結論的缺陷在於「忽視了這樣一種可能性,即民主促進了政治自由,但它本身並不足以產生政治自由,或並非政治自由的必要條件」。

此處的重點不是討論民主制度與政治自由的關係,而是提醒人們在接收和表達觀點時邏輯的重要性,畢竟它是一切討論的基礎。

分類
社會

還在測MBTI?一起來做邏輯題吧

上次寫到呼蘭說他媽一沒常識、二沒邏輯,只是簡單地聊了聊常識,但一直沒找到機會說邏輯。從小到大,學校並沒有專門開設過邏輯課,直到大學時著手準備LSAT(法學院入學考試),才發現其中一部分內容是邏輯推理。

讓我們以一道邏輯推理題為例,看看它到底在考察甚麼。題目是這樣的:

政治學家:作為一種政治制度,民主並不促進政治自由。歷史上有一些民主國家最終導致了一些最具壓迫性的社會。同樣,開明的專制政體和寡頭政體也為其臣民提供了相當程度的政治自由。

這位政治學家的論證是有缺陷的,因為:

A:混淆了政治自由的必要條件和實現政治自由的充分條件

B:沒有考慮到政治自由水平的大幅提高可能會導致社會變得更加民主

C:訴諸於與所做的因果斷言無關的歷史案例

D:忽視了這樣一種可能性,即民主促進了政治自由,但它本身並不足以產生政治自由,或並非政治自由的必要條件

E:將其歷史案例建立在個人觀點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