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陳忠實曾寫過一篇散文,懷念一位僅有一面之緣的教務處老師。當年他因為家裡窮不得不休學一年,這位年輕的女老師再三詢問、叮囑後幫他辦理了手續,卻默默流下眼淚。
之所以想起這篇文章,是因為在微信讀書飆升榜上看到一本叫做《我就想做班主任》的書。作者于潔老師在書中分享了20多年來做班主任的經歷。
她的第一屆學生小龍被學校處分並記入檔案,這在九十年代本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但一位老教師的無心之言卻一下點醒了她:「這小孩以後不能當兵了。」初出茅廬的新手班主任這才明白,新兵入伍要從初中階段開始政審……
一年之後,當另一名學生小松也面臨同樣的處境時,于潔老師趕忙通知孩子的父親安排轉學,這樣就能避開處分。只是因為看到小松在作文裡寫過一句話:我將來想要當兵。後來果真收到小松從部隊寄來的賀卡。
書中還有一個細節,就是于潔老師因為自身的成長經歷,很能照顧到來自單親家庭孩子的情緒,她寫道:「甚至連語文書上一篇寫一個單親家庭孩子悲慘遭遇的課文,也被我完全忽略掉,堅決不教。」
王興醫生曾經說,在目前的醫療體系下,能否在合適的時間,遇到合適的醫生,並且做醫生心中合適的病人,選擇了合適的治療都要看緣分。對於教育系統來說,又何嘗不是如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