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社會

每個人都知道它不好,但又不會帶來任何即時的危害

搜索「下雪 撒石子」後,會得到一些有趣的結果,比如一位網友在2012年12月時發了一條微博,他說:「下雪了,德國人往人行道上撒碎石子。我感覺比撒鹽好。希望國內環保部門能夠借鑒。」比如《人民日報》在2016年2月發表了一篇評論文章,說年前下雪時有關部門為防滑而鋪撒的石子沒人清理,「防滑劑」變成了「硌腳石」。

可見去年來到瑞典後,發現下雪撒石子是個不錯的主意,實在有些少見多怪。但中國有多少地區會在雪後統一鋪撒石子,並在春天統一回收,也打上一個問號。

說起來融雪劑這個東西很有意思,每個人都知道它不好,但又不會帶來任何即時的危害。於是它就可以在質疑聲中長久地存在。

相反,人們更關注那些眼前的危害和麻煩。一位來自伊拉克的同學就曾在課上抱怨冬天滿街的石子,讓他不得不經常為自行車換胎。

對於一個買不起自行車又十分怕滑的人來說,我對這些石子沒有甚麼意見,雖然它們可能確實更費鞋。但更重要的是,這樣可以減輕環境的負擔。當然,這句話可能比十年前更難說出口。因為任何非即時的危害都可能被看成是一場陰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