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讀書

甚麼是「白鴿眼」?

上一次在豆瓣書店淘的書叫《吃馬鈴薯的日子》,講述了作者劉紹銘艱苦的童年生活,以及60年代在美國留學時的經歷。書很輕,很適合在飛機上讀。儘管已經過去了60年,但中國留學生的心境似乎沒有發生太多改變。

上個月在法蘭克福轉機時,曾因一家薄餅店的服務員擅自輸入小費而產生一些不愉快。雖然最終在擁抱中和解,但如果能早些看到書中關於作者在餐廳打工時的感受,也許會更加理解這位同樣來自香港的服務員。

起初,作者每次翻起盤底拿小費,總覺得不好意思,遇到客人「厚賞」,心中自然高興,但遇到少付或不付的客人,也覺得是人家的自由。但一個月過後,就發覺自己的「氣質」逐漸變了。一待客人離開餐館,第一件事就是翻看盤底,看看這筆生意如何,賞錢少時,心中就老不高興。

以前在香港時,「我」也對瞪著眼望著客人看你給多少的侍者大為反感,但身處其境之後,才對他們起了同情之心,並總結道:

「小費制度其實是對雇員的一種變相剝削。老闆既然知道夥計除了正薪還有額外收入,薪水就自然少給了。而做侍者的,既然靠此額外收入來養活妻兒,也就難怪他們會養成廣東話所謂的『白鴿眼』了。」

當初之所以選這本書,主要是被作者的語言所吸引。有興趣的話,也可以找找他翻譯版本的《1984》。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