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的小說《第七天》講述了一個普通人死後的七日見聞,許子東曾經評論它「有點困惑於網路比小說更現實,新聞比文學更荒誕」,道出了讀者的普遍心聲,也正因為如此,《第七天》成為了余華最受非議的小說。但昨日淩晨這場本不該發生的悲劇,卻首先讓我想到這部小說。
「濃霧彌漫之時,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虛混沌的城市裡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殯儀館,這是它現在的名字,它過去的名字叫火葬場。」
小說的開頭是這樣的,並不像記憶中那樣索然無味。要不是剛出版時便讀過,一定會驚詫於它的尺度。現實讓一部近乎陳詞濫調的小說,在不到十年的時間裡變得犀利異常。如果說《第七天》是對新聞事件不成功地重複和模仿,至少說明當時尚能相對完整地接收並討論某些社會話題。
也許這就是余華的先見之明,只是不知道現實中的「楊飛」能否同小說主人公一樣幸運,還有七天去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