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讀書

你還在學習認字嗎?

翻開《認得幾個字》,很快就能理解周軼君在《他鄉的童年》遍訪國外幼稚園、小學後回到國內,為什麼首先拜訪張大春了。這本大作家教一雙兒女認字的奇書確實讓人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對於「他山之石」能起到多大效果,其實張大春早已給出了他的答案:「我們能夠有多少工具、多少能力、多少方法去反省和解釋我們的生活,我們就能夠維持多麼豐富、深厚以及有創意的語文教育。」

如果說學校和社會缺乏這種反省的意願和能力,這本書又能給家庭教育哪些啟示呢。

小時候有段時間,每當坐車路過一個新的地方,我爸總會講些奇聞軼事。這當然是好的,但問題是他還會測試。以至於再次經過那些地方的時候,我都會很緊張。

張大春也是這樣一位父親,每天花兩個小時和孩子們共進晚餐,並隨機運用聊到的話題,「設計孩子們能夠吸收而且應該理解的知識」。相比於總是「窮緊張」的爸爸,兄妹倆不時語出驚人,讓全書趣味無窮。

至於測試環節,可能是因為他也害怕考試吧,到了坐四望五的年齡,每年還要做不下十次有關考試的噩夢,而且和我之前寫的一樣,他也會在夢中安慰自己:「不要緊的,你早就畢業了!」

當然了,對考試的恐懼並不代表對知識的厭惡。恰恰相反,誠如張大春在序言中所說,如果有一天,我們覺得自己已經過了學習認字的階段,那麼恰恰在這個時候,「我們的心智開始萎縮,我們的語言趨於乏味,我們被口頭禪包圍攻佔乃至於侵蝕、吞噬」……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