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美食

回到重庆

上一次吃火锅还是一个多月前在天津SM城市广场。虽然前两天在泰国超市买了重庆火锅底料,但晚上想起吃火锅纯粹是临时起意。土豆、豆腐、蟹棒和鸡蛋都是标配,主要是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肉,需要一些创意,于是买了瑞典肉丸和虾仁。

昨天写的刘子超虽然聊起洋酒来头头是道,但对火锅却有些老外。他说在兹蒂尔碰到一个到过中国的澳大利亚姑娘,最喜欢吃火锅,还激动地说:“你们一定不相信,他们把一条鱼放进满是热油和辣椒的锅里。”他本想纠正人家说那是水煮鱼,不是火锅,但最终因为太麻烦而放弃。我怀疑是刘子超自己没吃过鱼火锅。

当然,今天吃的火锅里也没有鱼,但还是很满足,大概重庆是每个火锅爱好者的精神故乡。我早就发现这边的火虽然小,但特别适合炖煮,用铁锅吃火锅反倒比经常需要调节的电火锅方便。下次若能寻觅到羊肉片和午餐肉就完美了。

分类
美食

串串加油

自从取消了堂食以来,很多好吃的都成了念想,比如串串。在家做不出来,外卖送不了,只能寄希望恢复正常之后几家串串店还能再次营业。

比起重庆火锅,串串的味道更浓郁,也更难以取代,隔几周要是不吃一回,总觉得少点什么。但即便是同一品牌不同分店,味道也差了不少,所以常去的其实就是那么两家。

按理说天气这么热,不太应该想念火锅,但一想到复工的企业不包括串串,还是有点儿忿忿不平。曾几何时,购物中心的人气几乎全是靠少儿培训机构和饭馆撑起来的。如今不知有多少从业者早已加入了外卖大军。

每次吃完串串结账时都会闲聊几句,抱怨一下人太多或者空调不够凉快。其实不必像必胜客那样总在餐后询问食客是否满意,如果吃的高兴难免会主动与人分享。“你们是全北京最好吃的串串”,这样说也同时是出于食客的私心,希望喜欢的这一口能够一直吃下去。

现在也只能隔空祝福了。

分类
美食

铜锅涮肉吃出谐音梗

天冷最适合吃火锅,除重庆火锅外,最常吃的就是老北京铜锅涮肉。羊肉、白菜、豆腐可抵漫长冬日。

一家人围在铜锅前,眼镜上冒着雾气,吃起来才带劲。要是换成每人一个小锅,同样的食材,却如同暴殄天物。

小时候常去知春路的一家店,羊肉鲜嫩、分量适中,它几乎成了涮羊肉的代名词,也承载了很多美好回忆。后来肉质下降,还算过几次花账,就再没去过,可能有10年了吧。食客与餐厅的缘分有时就是这样说不清、道不明。

球队在上海冬训时,主教练特地托人预定了一家老北京涮肉分店的包间,请整个教练组吃饭。也不难理解这家店为何如此火爆,毕竟南方的冬天更需要温度。

还有一次在阳坊吃涮羊肉,点了几个烧饼。服务员问:“要甜的还是要咸的?”“咸的。”“没有咸的。”“……”

当时就差回一句,“确定你不是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