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美食

羊肉泡馍的馍

上周末在西安吃羊肉泡馍,想起之前中关村食宝街的一家店,简直就是犯罪。这两天才后知后觉地听说曾经热闹非凡的食宝街已经关了好几个月。

除了西安饭庄外,在北京几乎找不到合格的羊肉泡馍。从快餐来看,西少爷的味道已经算是不错的。最早做煎饼果子的网红店黄太吉,还有校友开的湖南米粉实在是没有什么吃头。餐馆搞出再多花里胡哨的东西也抵不过好吃二字。

有意思的是,在西安吃泡馍,标配是两个馍起。还有颠覆常规的小炒泡馍,老郑也在节目里带朋友吃过。虽然我平时很喜欢吃酸的,但酸味的馍还是有点儿奇怪。想来我对羊肉、羊汤、粉丝、辣酱和糖蒜的热爱是要超过馍的,而在碳水天堂西安,馍才是真正的灵魂。所以口口声声说喜欢吃羊肉泡馍,最后馍剩了一半,确实不太有说服力。

以前住永安里时家门口有一家biangbiang面,几乎每周都会去。我发现北京的西安小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单吃一碗面差点儿意思,但加一个肉夹馍又撑得不行,还得就着冰峰往下顺……

分类
读书

“你耐心再看看,再看看,再看看”

冯唐在文章《小小的一个人》中说:“我确定,五百年后,看周作人文字的人要明显多于看鲁迅文字的人。”对于不知道周作人到底哪点好的人,冯唐的建议是:你耐心再看看……

随手翻开一篇周作人的散文,比如《北京的茶食》,扑面而来的文人气息让人无法抗拒。如果单是从中读取信息,则韵味全无。倘若能够沉下心来去感受文字的美好,便会发现它的精练、克制和深藏其中的志趣。这当然也是我想要追求、但仍不能及的目标。

我之前曾写过稻香村的点心不如南方,这恐怕也是早有定论的事实,不然周作人怎么会在一百年前就写到过:“我在北京彷徨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

如果从未读过周作人,不妨把冯唐的这篇介绍文章作为起点,便会明白他的推崇绝非偶然。当年只顾读书考试的我们,着实欠了太多的债。

分类
职场

请您指教

在电影《老炮儿》中,胡同深处的冯小刚因为问路的年轻人没有叫人而冷眼相对。我在做第一份工作时,也曾因为邮件写得不够礼貌而被上司批评。

刚毕业的时候,还没受过最基本的职场训练,待人接物都未免青涩。平时给客户写邮件都是用英文,有固定的套路。但那次是要请外地的一位同事去调查一个侵权目标,就写得比较草率,没有使用“您”和“请”,被顶头上司看到后数落了一顿。虽然那份工作只做了一年,我一直都很感激我的第一个雇主,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尊重,也教会了我很多东西。

每当工作中遇到类似我当年情况的同事,我都会庆幸自己更早遇到这些问题,并尽可能委婉地提出建议。还有一次是在球队群里,一位还在上大学的球友向一位年龄可以做他父亲的大哥请教一个问题,却是以“那个什么”开头,我实在没忍住就说了两句,但没过多久他就退群了。

分类
读书

三十年的领悟

之前读的《小王子》版本里面有一句话,大意是说“没有人会试图解读《小王子》,就像没有人会试图解读苍穹”。所以最初看到《小王子的领悟》这本书时,第一反应就是抵触,就像抵触所有根据《小王子》改编的电影一样。不过,当发现书的作者是周保松先生时,还是想要读一读,因为他写过另一本书,叫做《自由人的平等政治》。

就像作者在附录中所说,“一个人与一本书的相遇,需要情感和知识的准备,也需要机缘。”他并不讳言自己从第一次读《小王子》到明白圣埃克苏佩里的用心走了差不多三十年。相比之下,他在少年时代最痴迷的两位作家是金庸和琼瑶。和最近两年才通读金庸的我刚好相反,有种殊途同归的感觉。

这反倒成为了我最感兴趣的话题 —— 从对《小王子》无感的小镇青年到为它写一本书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作者的经历本身也体现了他所说的“自我驯服”的过程,即“将自己的生命视为需要用心善待和建立联系的对象”。因此,这样一本关于《小王子》的深入浅出的解读也变得格外有说服力。

分类
美食

碳水的诱惑

在球队的三个月我没有挨饿就减了二十斤,是因为那段时间根据Healthline上面的建议不再吃碳水。之所以能够坚持下来,一来是受到队员的激励,二来是球队自助餐让只吃菜不吃饭成为可能。

这样的减重方式并不值得提倡,据说碳水(包括但不限于各种甜食)使人快乐,长期不吃碳水也是弊大于利。真正有益健康的饮食建议大概就是均衡营养的老生常谈,只是反而最难做到。

比如素食更健康,根据《营养学——概念与争论》的说法,也很可能是因为不吃肉的人为了饮食不过于单调而吃得尽量丰富。而“肉食动物”单靠肉就能吃饱便容易忽视其他营养的摄入。

因此,如果非要审视自身饮食结构的话,对任何一类食品的过度依赖都可能会带来健康隐患。而保持体重的长久之计就是每样东西都少吃点。与其听从各类健康网站上的建议,不如找一本正式的教材来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