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足球

重在参与

中午有球友在群里说:“U20踢的有点儿意思。”我说看看能不能坚持到下半场吧。毕竟比赛是90分钟的,刚上来兴奋,趁对手不备猛抢几下,但体力用完之后呢。

不是因为悲观,而是因为这种眼前一亮的惊喜在现今的足球世界几乎不会发生。幻想一波天才横空出世也只能是幻想。

下午刚好读到关于前国脚杨旭带他两个儿子去日本学习足球的文章。看到日本小孩的训练和比赛节奏后,他的太太说:“人家踢的足球和我们完全不一样,不是一个运动,要不咱们还是别参与了。”

带孩子踢球期间,杨旭还参加了当地一场业余比赛,结果对方“基本上都是一脚出球,倒来倒去,根本抢不到球”。

至于中国青训的问题,圈内人更是心知肚明的:“就是为了冠军,找身体强壮的小孩,打长传冲吊,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所以球员们长大后,无法依靠身体赢球了,就拉开差距。”

最终奇迹没有发生,在U20亚洲杯小组赛第一轮的比赛中,中国队1:2不敌日本,全场控球率23%,射门之比4:25。

分类
生活

你的城市开春了吗?

前两天上课时老师对视频中说春天从5月开始表示了质疑。不过,眼看北京白天就要超过20度,而下周北雪平最低气温又将降回到零下9度,才理解这边最冷的时候原来不是冬天。

对于习惯了脱掉羽绒服就穿短袖的人来说,这种长达数月的“乍暖还寒”确实是一种考验。好在天光渐长,阳光也不再难寻。傍晚时又能看到晚霞长时间的停留。

为期两个月的瑞典语入门课还有两周就要结束了,据说所有的同学还会分到同一个班,只是每天上课前问我们今天是哪年哪月星期几天气如何的老师又要从abc教起了。

不知道那些形容夏天天气的词语,还要过多久才能用上。

分类
读书

现在还要不要留学?听听哈佛女孩怎么说

距离高考又不到百天时间了,前两天看去年的《圆桌派》,几个60后、70后还在谈各自的考试焦虑。明年夏天,表弟也将从高中毕业,迎来新的人生阶段。面对诸多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家庭对于孩子是否还要出国留学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疑问,也许我们可以从哈佛女孩的书中寻找到一些答案。

当然,这里所说的“哈佛女孩”不是我们上学时那本畅销书的主人公,而是哈佛法学院毕业生詹青云。最早听说她是因为她在“看理想”开设了一门法律入门课,而更多人可能知道她是一档综艺节目的辩论冠军。

其实之前也提到过她书中所写的内容,只是没把书名写出来 —— 《趁着年轻,我偏要勉强》。说实话,这个书名还不如《哈佛女孩刘亦婷》,据说是来自赵敏的台词。但是她在书中讲述成长经历的文字则要流畅、自然得多。

在写到哈佛的同学时,她说“我在读法学院之前,从学前班算起,二十年来一直在中国读书,我的同学们和我很不一样,大家好像是在全世界打卡的。”因为在外面的世界待得久了,他们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不同的文化,交流起来也更容易。比如她的好朋友S是一个美国人,看了中文配音、西班牙语字幕的《琅琊榜》居然哭了好几场。

分类
生活

如果没有爱好

中午从微信群传来喜讯,球队在重新开始的上地桥联赛中以9:8战胜对手。几个小时之后,我连续第三周参加了新球友的活动,终于进了一个球。今天因为只有十个人,一直都没休息,后半段我又像以前一样守起了门。

看着他们在前面分球、接应、打门,让我开始想小时候是否也曾有过让球技突飞猛进的机会,但没想出来。

以前踢球从不算什么正经事,但现在无论是在上地桥,还是在这座室内运动馆里,且不论水平如何,要是没有这点爱好,可能很难有机会像现在这样认识新的朋友。

晚上和围棋老师下了一盘让子棋,上一次下让子棋恐怕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能够免费和高手过着,再听他讲棋,也算是围棋社的福利了。只不过这个老师比较絮叨,一边下一边说:“不用害怕,你都和陈耀烨下过了……”

分类
写作

哪个瞬间让你觉得语言不再重要?

上周日下完棋后不知为何突然聊起了社会话题,让我想起之前写的那篇《就只有无言和回家?》。昨天刚好把它翻译成了英文,今天又从英文翻译到了瑞典语(通过Deep L)。值得一提的是,当我把翻译后的瑞典语文章发给ChatGPT后,得到了一段准确,甚至动情的读后感:

这篇作品是关于影响我们对生活和周围世界看法的不同情况。首先,它描述了一个平静祥和的场景,一位母亲正在喂鸭子,她的女儿在她身边。虽然女孩似乎有某种残疾,但母亲通过喂鸭子传播了快乐与和平。接下来,作者提到史铁生写的一个故事,说的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一对兄妹在公园里。女孩因为智力缺陷而被欺负,她的哥哥试图保护她,但他们最后一言不发地回家了。作者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言是不得已的。

作者得出的结论是,在弱势群体受到不公平对待、命运似乎主宰一切的世界里,要找到正义是很难的。重要的是,作为人类,我们尽量不要放弃希望,继续为一个更公平的世界而奋斗。我们可以从喂鸭子等场景中汲取灵感,将快乐与和平带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努力创造一个所有人都受到公平对待和尊重的世界。

这大概也印证了我之前在英文版介绍中所写的,在ChatGPT的时代,语言已经不再是障碍。前不久读到一个芬兰女孩用中文写她外婆去世的文章,竟有一种宿命的味道。虽然个别措辞不太常用,但丝毫不影响整体的表达。

又有哪些瞬间让你觉得语言已经不再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