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电影

《老井》:子子孙孙永保佑

隐约记得在美国某个轨道交通的站台上看到一块碑,写着每个为了修建它而付出生命的工人的名字。当时就想北京的地铁站何时也能效仿此做法。电影《老井》结尾时出现的“老井村打井史碑记”又让我想起了这件事。

即便有与邻村械斗的一幕,但严格来说,这部电影中没有反面角色。老井村遵循着古老的经验繁衍生息。影片中重复的劳作镜头,就像男欢女爱一样构成了这座村庄的全部逻辑。唯一能够期盼的,就是“十辈出一个神”。

吕丽萍和张艺谋家门口贴的“幸福家庭”和罗大佑《鹿港小镇》中所唱的似乎没有分别,“门上的一块斑驳的木板/刻着这么几句话/子子孙孙永保佑/世世代代传香火”。

于是乎,自由恋爱只能发生在地下。任何违背经验的情感只能是悲剧。如果想要离开,就会被认为“心比天高”,不再是自己人。

影片中最具文学性的一幕,是人羊争水。让人想起《双城记》中酒桶洒落,众人争抢的场景。当主角的光芒散去,往往是那些群像给了我们最深的震撼。

如果觉得《老井》中的故事太过遥远,也可以读读陈年喜的《微尘》。有多少人还生活在井下,又有多少井已不再有水。

分类
音乐

《正趣果上果》:自怜的最高境界

之前写过许飞的《敬你》,这首歌因为一场突发事件而有了不同的意义,但原意更像是讲给“自己”的心里话。

同样是写自怜,陈粒的《正趣果上果》却丝毫不让人感到矫情。如果把它的每句歌词单拎出来,就是一个满嘴网络语言的年轻人在抱怨那点儿破事。而经过词作者郭婞的巧妙组合之后,竟成为一首完整而又有趣的歌。

一方面现代人的古文修养亟待提高,看到别人引诗用典就莫名兴奋。另一方面歌手放弃了她那标志性的慵懒嗓音,认真而又克制地娓娓道来。都让这首歌成为不少人心目中的陈粒最佳。

当人陷入到某种情绪中,总是试图找寻一些理由、安慰和理解,分别对应了歌中的“输在没有钱(败给好容颜)”、“我去给你煮碗面”和“人生在世三万天/趣果有间/孤独无解”。

单曲循环之后,一切不如意得到升华,再重新出发。至于孤独是否真的无解,反倒没有那么重要了。

分类
美食

稻香村里买什么

不知从何时起,稻香村似乎成为了北京伴手礼的唯一选择。但对于南方人来说,“京八件”实在算不上什么值得馈赠的糕点。简单来说,就是吃起来噎得慌。

以前总是疑惑月饼的味道不差,为什么只在中秋前后卖。直到平日去上海排队买了肉月饼,才明白它在这里是一道日常美食,而在北京更像是买椟还珠的“珠”。说起肉月饼,又让人想起肉粽和肉汤圆,都是北方不常吃的美味。

每次去厦门都要买些南普陀寺的素饼回来。这座厦大旁边的古寺不仅香火很旺,素饼也比一般的鼓浪屿馅饼还好吃,尝过它才知道真正的点心是什么样子。相比之下,也难怪稻香村会成为很多人嘲笑的对象。

不过,稻香村的松仁小肚做得很不错,据说别的地方买不到。如果路途不太遥远的话,不妨改带它试试,至少比点心匣子轻多了。

分类
读书

万圣书园:好书店不必成“网红”

光是在万圣书园里站一会儿,都会感觉自己更有文化了。但也不能愣神太久,毕竟书店在蓝旗营平移之后,空间变得十分局促。不过,搬家这么多年早已习惯了,而且竟然熬过了隔壁的证券公司(之后看来只是装修)。

北京再没有哪家书店比万圣更让人留恋了。当然,有人会吐槽这里的店员,永远是一幅忙碌而又拒人千里的样子。但如果需要找书,店员总会第一时间告诉你书摆放的位置,前提是你能先找到他们。而若有坏习惯的读者想要折书角,他们却能神不知鬼不觉地上前制止。

在这座城市里,我既渴望远离人群,又想抵达每个人的内心。于是,走着走着,每一次都会来到这里。如果说好书拉近了读者与世界的距离,那么万圣则拉近了好书与读者的距离。

照片中的猫咪叫平安,前次去没看到,店员说它在店里休息不好,被刘老板带回家颐养天年了。

分类
写作

你的午夜副刊

豆腐块文章第一次见报是在初中时,写的是放学踢完球后有个同学向我借了两块钱买水,后来就黑不提白不提了。也正是那两块钱让我挣到了人生中第一笔稿费。此后,就陆陆续续向《北京晨报》投稿,写过非典停课的经历,也抒发过“爱上层楼”的情绪。

以前,我爸总喜欢买橙黄色的《经济观察报》,每次我都会翻出副刊来看,那里似乎有一个特别美好而又丰富的世界。

如今《北京晨报》已停刊多年,而那份“理性、建设性”的报纸也随往事远去。我重新仿照记忆中的模样写些无关紧要的文字,却总被问起主题到底是什么。人们不再看报纸了,甚至忘了曾经有一个叫做副刊的精神家园,它让年轻人成长,并对未来充满期待。

我的愿望就是,当你打开这里的每一篇,就像看到自己第一次投稿,虽幼稚但真诚。或是你迫不及待翻到的评论文章,无论怎样侃侃而谈,但总有一颗理性而不失温度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