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

怎样的强盗书

在《射雕英雄传》中,黄蓉前脚还和郭靖“一路游山玩水,乐也融融”,后脚就一言不合割了素不相识的胖妇人的左耳。而到了《笑傲江湖》,渴望金盆洗手的刘正风惨遭灭门。相比之下,《水浒传》中针对路人和仇人家小的暴行更是比比皆是。

《水浒传的诞生:怎样的强盗书》就试图解释“诲盗”的《水浒传》背后的逻辑。正如作者在导言中所总结的:“这本强人小说更是曾经由强人讲给强人听的,强人一定是拿书中故事来做宣传工作的。”

初读《水浒传》,以为梁山好汉“讲义气”,所以“路见不平一声吼”。其实“那种义气是指同道中人之互相撑腰,是朋党之间的忠诚而已”,“有很强的不问是非的倾向”。书中“纯粹利他”的例子“少之又少”,多是“好汉受惠”,“把义与利连在一起”。

与此同时,“《水浒传》充满了迫害故事”,因为“迫害感是很真实的强人心理”。在朝不保夕的环境下,很容易产生厌女情结,所以书中的女性角色大都极为负面。这种迫害感的另一个恶果是随时准备“先下手为强”,“不顾他人死活”。当然,更不会讲什么程序正义了。

分类
读书

我在豆瓣获赞最多的评论

据说使用豆瓣标记“书影音”状态和活跃在兴趣小组的是截然不同的两代人。我显然属于前者,之前转发了几篇文章到相应的电影或书目下面,很快便淹没在浩瀚的评论中。反倒是一句评论隔断时间跳出一个赞来,于是决定把它写出来。

在《埃及的革命考古学》一书中,何伟和张彤禾夫妇带着刚出生不久的双胞胎女儿来到埃及,开始了新的“寻路之旅”。

一位读者在该书的台译本下面发布了一条讨论,题目是“传说中台版书不删减都是骗人的”,并附上了英文原版和台版的一处比照。

没想到竟引来了台版译者本人的回复,而我被点赞最多的评论,正是针对这条回复的:“这段回复堪称中文写作的典范,有理有据,不卑不亢,十分佩服!”

让我们来一起看看这位译者是如何回复的。

您好,我是這本書的譯者。看到您下的標題,我嚇了一跳,因為無論是我自己,還是負責本書的責任編輯,都不會也不可能有刪減書籍內容。

首先,很有礼貌地回应了质疑,并直截了当地表明了观点,即本书不存在删减。

我們在製作這本書的中文版時,根據的是版權方提供的PDF檔案,顯然這個檔案與你手邊的實體書之間有點落差,而您正好看到這個地方,據此解釋成「傳說中台版書不刪減都是騙人的」、「難道會對島內政治利益產生什麼影響」、「欲改彌彰」、「信譽全無」等語。

附圖是版權方交給我們的PDF相應段落截圖。您會發現,這個版本是沒有你提到的那段文字的。

我在翻译《享乐人生》时,也是依据编辑所给的PDF文件,和原书的Kindle版本确实有所出入。可见,这应该是图书翻译的常规操作,并非该读者所猜测的原因。

自從解嚴與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例解除之後,台灣的出版極為自由,不會有來自當局的審查。何況這本書在出版市場年年發行的上萬種圖書中,只是滄海之一粟,實在沒有您想像的那種影響力。

最后,译者不忘交代台湾出版业的整体背景,解释了不仅不会删减,也没有必要删减的事实。

前段时间总看到“中文已死”之类的标题,但显然不只是语言本身的问题。这位台湾同业在面对不太友好的质疑时,讲事实、摆证据,不仅优雅地澄清了误会,还留下一段让人心悦诚服的文字。可见,“死”的可能不是中文,而是别的什么东西。

分类
读书

《还珠格格》可以不看,但这本书值得一读

若是二十年前,我一定不会想要读一本琼瑶阿姨的书。小时候常伴着琼瑶剧中的悲戚声入睡,半梦半醒间仿佛历尽沧桑。而“师生恋”似乎又是一个十分女性化的禁忌话题。

反倒是现在能够比较开放地选书,《喜宝》也好,《窗外》也罢,并没有哪些书是某一性别所专属的。即便不会沉迷于言情小说(或以前很少读的武侠小说),还是可以尝试从不同角度了解世界。

作为校园小说,《窗外》确实写得很美,无论是海峡两岸,还是不同时代,但凡能够正常上课的中学生的生活大致是相同的,所以虽然距离小说首次出版已经过去了近60年,人们依然能够从中读到自己上学时的影子。

同样地,因家庭干预而导致的不幸婚姻仍比比皆是。对比《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的“恐怖故事”,尽管台湾在社会层面走在了前面,但很多家庭的教育方式并没有多大改变,所以时至今日《窗外》依然具有现实意义。《还珠格格》可以不看,但琼瑶阿姨这本代表作还是值得一读的。

分类
读书

上大学前读读这两本书

高中时读郁秀的小说《花季雨季》,最大的感受是书中所写的十年前的特区好开放啊。就在该书出版的1996年,彼得·海斯勒作为和平队队员来到长江古城涪陵,开始在当地一所师范专科学校教授英语,并与他的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高考结束后的空档期刚好可以在书中预习一下大学生活。《江城》早已成为外界了解中国的必读书,对此前“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高中毕业生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能读原版,就更好了。

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在大学里遇见何伟(彼得·海斯勒的中文名),但相信会有更多的老师像黄灯一样,愿意去分享教学过程中的思考。她在《我的二本学生》中记录了广州一所财经学院06级(和我同龄) 、15级两届学生的故事。两本书合在一起,刚好构成二十年来中国大学生的缩影。透过他们的经历与感受,你也许会更容易看清脚下的路。

分类
读书

从烟火气到人情味

今年高考作文题中最接地气的要属天津卷的“烟火气”,在饱受疫情折磨的时节格外应景,也让人想起冯骥才笔下的天津卫。《俗世奇人》作为一组奇异人物的肖像画,既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也是世态炎凉的写照。

刚上初中时,我本打算在周记作业里写一个“小学生日记”系列,比如有一篇就是讲督导来学校检查前,老师特地教学生怎样“对答如流”。在文章的结尾,我仿照小学生的口吻写道:“为什么要弄虚作假呢,我也搞不明白”。没想到语文老师给出的评语是“你知道的,一定要写出来!”从此,我就没有再创作了。

而读到《俗世奇人》中每篇故事的结尾,我又恨不得像当年初中语文老师那样对作者说:“一定要写出来!”如果所有的评论都停留在贩夫走卒的水平,那和小学生日记又有什么区别呢。

还有一种可能是烟火气有了,但人情味不足,这不是作者可以随意加上去的,因为它不符合人物行动的逻辑。同样是写小人物,从“猎奇”到“传奇”还是需要些价值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