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读书

韦小宝和冯唐的可爱之处

这两天读冯唐的新书《了不起》,里面收录了他对50本经典著作的评论。这些看过的没看过的书在他笔下生动流畅,不失为愉快的阅读体验。不管冯唐被舆论如何调侃,他独特的经历和视角还是可以给人带来一些启示。

正如他在序言中所说的,“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此公众号还是会照常分享有趣的书、电影和音乐,因为不管在哪里生活,它们都是生命中最有价值的一部分。

当然,也不必认同作者全部的观点。比如冯唐在写到金庸时说:“韦小宝如果理想大一点,机会好一点,能混成刘邦、朱元璋、赵匡胤。”诚然,韦小宝的发迹史就是实现中国梦,但他的可爱之处,正是在于不想当皇帝。要真如冯唐所说,“理想再大一点”,恐怕就不是韦小宝了。

虽然冯唐的书为了营销刻意走机场读物路线,但无论如何,他还是那个爱读书的文艺中年,这也正是他的可爱之处。

分类
读书

我读的第一部武侠小说

严格来说,我读的第一本武侠小说是《天龙八部》,当时黄日华版本的电视剧正反复播放。尽管只读到五册书中的第二本,但还是感到大为震撼,尤其是刚开始钟灵放貂的一幕。

而多年之后,出于对姜文电影和武侠的好奇,我终于读完了第一部武侠小说,就是张北海先生的代表作《侠隐》,却一直没有再看《邪不压正》。

相比于《啼笑因缘》这样通俗的“北平爱情故事”,《侠隐》中的侠客佚事似乎寄托了去国多年的作者全部的精神家园,也无怪乎书中的旧京如此令人向往。

如果说怀念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是为它写一部小说,那么怀念一位作者最好的方式就是让更多的人读他的书。

不论侠义是否早已终结,也不论是不是真的邪不压正,这部不太“武侠”的“武侠小说”本身都是一本好看的书,穿灰裤褂儿的关巧红和房梁上的钟灵一样光彩照人。

分类
读书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这是海子的《九月》,也是周云蓬的《九月》,更加辽远,也更加开阔,让人想起曾印在《海子的诗》封面上的长诗《弥赛亚》节选:

……

多少马
多少羊
多少金头箭壶
多少望不到边的金帐
如此荒凉

将我的夜歌歌唱

如果可以选择,你会带哪一本书去荒岛?虽然经常听到这样的问题,却没有仔细想过它背后的深意。当人的社会性逐渐消失,“来到自我意识的边疆”,该用怎样的方式与自己和解呢。

就像周伯通给郭靖出的哑谜,“有一项瘟疫,却是人人都会染上的,不论你逃到天涯海角,都避他不了,你猜那是什么瘟疫?”

既然这是人人都要回答的问题,我可能会带上一本《海子诗全集》。“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只身打马过草原……”

分类
读书

“你耐心再看看,再看看,再看看”

冯唐在文章《小小的一个人》中说:“我确定,五百年后,看周作人文字的人要明显多于看鲁迅文字的人。”对于不知道周作人到底哪点好的人,冯唐的建议是:你耐心再看看……

随手翻开一篇周作人的散文,比如《北京的茶食》,扑面而来的文人气息让人无法抗拒。如果单是从中读取信息,则韵味全无。倘若能够沉下心来去感受文字的美好,便会发现它的精练、克制和深藏其中的志趣。这当然也是我想要追求、但仍不能及的目标。

我之前曾写过稻香村的点心不如南方,这恐怕也是早有定论的事实,不然周作人怎么会在一百年前就写到过:“我在北京彷徨了十年,终未曾吃到好点心。”

如果从未读过周作人,不妨把冯唐的这篇介绍文章作为起点,便会明白他的推崇绝非偶然。当年只顾读书考试的我们,着实欠了太多的债。

分类
读书

三十年的领悟

之前读的《小王子》版本里面有一句话,大意是说“没有人会试图解读《小王子》,就像没有人会试图解读苍穹”。所以最初看到《小王子的领悟》这本书时,第一反应就是抵触,就像抵触所有根据《小王子》改编的电影一样。不过,当发现书的作者是周保松先生时,还是想要读一读,因为他写过另一本书,叫做《自由人的平等政治》。

就像作者在附录中所说,“一个人与一本书的相遇,需要情感和知识的准备,也需要机缘。”他并不讳言自己从第一次读《小王子》到明白圣埃克苏佩里的用心走了差不多三十年。相比之下,他在少年时代最痴迷的两位作家是金庸和琼瑶。和最近两年才通读金庸的我刚好相反,有种殊途同归的感觉。

这反倒成为了我最感兴趣的话题 —— 从对《小王子》无感的小镇青年到为它写一本书的香港中文大学教授,作者的经历本身也体现了他所说的“自我驯服”的过程,即“将自己的生命视为需要用心善待和建立联系的对象”。因此,这样一本关于《小王子》的深入浅出的解读也变得格外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