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语文

要不是因为他,拼音可能早就统治世界了

初二早上又碰到了同一位店员,问我节过得怎么样,我说包了饺子。和听到“龙年”时的困惑相比,她眼前一亮,说“I love dumplings(我爱吃饺子)”。

听说今年的焦点从如何翻译“春节”转向了如何翻译“龙年”。试想,我如果介绍说今年是Loong年,我们在家吃了jiaozi,看了Chunwan,还抢了hongbao。我的北外英语瞬间就变回了北京英语。

这让我想起曾在纽约地铁向同是游客的我们问路的日本夫妇。在第一次沟通失败后,他们刻意放慢了语速,以为我们就能够听懂 —— 可他们说得并不是英语,而是日语。

何伟曾在《甲骨文》一书中考证过,当年要不是斯大林的一句话,汉字最终得以保留,拼音可能早就统治世界了。

在中文里夹杂英文常被认为是“装”,其实很多学汉语的人也会在英文里夹杂中文。因为某些情境下特定的语言会更准确,但一切都是为沟通服务的。若是太刻意,反倒显得在卖弄,eller hur(不是吗)?

分类
语文

什么?瑞典人也会说xswl?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凡是综艺节目中有人提到“死”字,都要在字幕里加上引号,比如笑“死”我了。

在国语词典中,“死”字的含义其实是非常丰富的,仅作副词时就有6种不同的解释,其一便是“非常、极甚。表示程度达到极点”,例如“怕死了”“热死了”“笑死了”。

网络用语xswl即源自中文的“笑死我了”,常用来表达某事非常好笑或者逗乐了用户,相当于英文中的“LOL”(Laughing Out Loud,大声笑)。

有趣的是,瑞典语中的副词ihjäl也可以表示程度,att skratta ihjäl sig基本上就是“笑死我了”的直译。同样是相对内敛的文化,却都在形容笑时使用了这样夸张的说法。

中文里其他常见的表达还包括死板、死守、死记硬背、别把话说死了……原本生动的语言因为节目组的“求生欲”而变得支离破碎,甚至让观众怀疑起自己曾经上过的语文课。

幸亏围棋节目里没有这个毛病,不然真的不知道“死”棋到底是指死棋还是活棋了。

分类
语文

“十大语文差错”真的错了吗?

在语言交换app上认识了一个斯德哥尔摩小哥,中文发音特别准,但他自学时使用的是台湾教材,所以常会问我一些关于发音差异的问题。

看到《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23年“十大语文差错”,不禁会想该如何向一个正在学中文的人解释呢。

多巴胺(胺误读为ān?)

相信除了播音主持和中学老师之外,没有人会把胺念成四声,而且“胺”字在台湾国语词典中就是一声,如果我教的话,不会去纠正它。

账号(误为“帐号”?)

在金融翻译中常遇到这个字,一般会根据客户的偏好选一个,并保持统一。彻底区分账和帐字的初衷或许是好的,但却很难做到。在中国银行官网上搜索“帐户”二字,依然能找到119篇内容。在台湾,这两个字也仍然是通用的。

蹿红(误为“窜红”?)

说起来“窜”这个字算得上是“蹿红”了。在台湾,表示名声大振含义的词是“竄紅”。如果用简体中文问ChatGPT,是蹿红还是窜红,答案是蹿红。用繁体中文问的话,就是竄紅。

分类
语文

掩耳盗铃

自从“韩乔生语录”流传以来,掩耳盗铃似乎成了段子的一部分,淡化了原本的讽刺意味。虽然他从未承认“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出自其解说。

但不管是原典中的盗钟,还是后世讹传的盗铃,都是比喻“妄想瞒骗他人,结果却只是欺骗自己而已”。和自欺欺人最大的区别是,能否真的骗得了别人。

和掩耳盗铃相近的成语还有掩目捕雀、掩鼻偷香。这些故事中最滑稽的地方就是企图掩盖事实者总以为自己做得天衣无缝,但终究逃脱不了“窃钩者诛”的命运。与之相反的是,在“权力的傲慢”之下,掩住耳朵只是一场可有可无的表演,即便钟声滔天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英文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比如“把头埋在沙子里”(bury one’s head in the sand) 是拒绝接受不愉快的真相;“在墓地旁边吹口哨”(whistle past the graveyard)是强装镇定,以掩盖内心的紧张和恐惧。都可以用来形容不顾事实、​独辟蹊径的做法。

分类
语文

什么是“画公仔画出肠”?

上周读刘绍铭学会了一句“白鸽眼”(就是势利眼的意思),今天又在一篇评论文章中读到“画公仔画出肠”,也是很形象的表达。

比如金庸曾撰文嘲讽张纪中版《神雕侠侣》的编剧之一,为了使原作更加“完备”,而加了一幕又一幕丘处机教杨康的场景。金庸说:“广东人有句俗语,极好的形容这种艺术上的愚蠢,叫做’画公仔画出肠’。画一幅男人、女人的图画,比方说画一位美人吧,为了表达完善,画了她美丽的面容和手足之外,要再画出她的肝、大肠、小肠、心、胃、肺、胆,觉得非此则不完全。”

英文中也有类似的习语“gild the lily”(给百合花镀金),源自莎士比亚戏剧《约翰王》:“把纯金镀上金箔,替洁白的百合花涂上一道颜色,……实在是浪费而可笑的多事。”

遗憾的是,当我们的语言中充斥着“大肠”“小肠”“金箔”之后,再读什么经典都觉得“口中淡出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