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美食

造飞机的餐厅:关于吃的三篇小文

造飞机的餐厅

在北京西郊的阳台山脚下,有一座面积不大的“海淀机场”,引发了网友的好奇。我爸发了一条回复,得到不少互动。

他说:“从前,中关村有个小饭馆叫科源餐厅。那时候,我儿子在三小上学,早上我们经常带他在那里解决早餐。餐厅的楼上挂着一架小飞机,因为餐厅老板还开了一家飞机公司。餐厅早已拆迁了,但飞机公司还在北安河,那个机场就是他们的……”。

我搜索了一下关于这家餐厅的回忆,发现我爸用的最好的两个字就是“解决”。当时吃早饭的人很多,经常在别人桌前等。好不容易吃上后又特别着急,它家的包子好几次都噎到我想吐。

当然,那里摆了一架飞机,但有关吃饭的美好记忆里不会有它。

且吃且珍惜

有时你总去的饭馆一下就没了,甚至不知道为什么。以前住永安里的时候,常去一家重庆小面吃豌杂面,老板是一家重庆人。后来因为隔壁着火,临近商铺整改,但最后关了的只有这家小馆子。至今,只要去吃小面,我还是会以它家作为标准——“不行”或者“接近”。

小时候,常去沙滩的京侨餐厅吃沙袋肉,有饭、串还有刷锅水一般的鸡汤,但就是很好吃。多年后的一天,会突然馋到去网上搜一搜它到底还有没有,却只发现同好的缅怀文章。

非典时,曾误打误撞地进了亚运村的一家饭馆,发掘出一种叫作金椒鱼锅的食物,超越所有的水煮鱼和鱼火锅。尽管它最终挨过了当年的疫情,却还是没有摆脱关门的命运。甚至连这道菜也销声匿迹。

想想其实很残酷,一家饭馆做到一定程度,最多就是能原地踏步,因为周围每一条路都是下坡路。即便是最忠诚的食客,也不会给你超过两次机会犯错。

美食起跑线

陈晓卿的《至味在人间》一开头就写道:

“世界上最极致的口味永远是妈妈的味道。”蔡澜这话的意思,并不是为了推广母乳喂养,他所说“妈妈的味道”其实是专指幼年时母亲烹调带来的某种味觉习惯,习惯一旦形成,便如花岗岩一般顽固,无论你走到哪里也无法改变。

阿城的解释则更加直白:

人还未发育成熟的时候,蛋白酶的构成有很多可能性,随着进入小肠的食物的种类,蛋白酶的种类和结构开始逐渐形成以至固定。

所以从小不吃什么,小肠里没有能分解它的蛋白酶。

作为一个吃货,总爱说,不吃某某某,人生的乐趣至少减少10%。某某某可以是牛羊肉、海鲜、豆腐、辣椒等等等等。

这样说来,小时候有机会吃到天南海北各类食物真的是受益终生的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