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生活

跑了15年,换来一句话

昨天看球前发掘了一条跑步路线,离水塔和学校都不远,有种跃跃欲试的感觉。虽然早就听说Nike Run Club应用程序不再运营,但重新下载登陆后才发现结束的这么彻底,连之前的记录都无法显示了。

这款app见证了十几年来我断断续续的跑步经历。最早是在大学操场上,那时还要配合跑鞋中的芯片。后来主要在马路上,有时也在公园里,最长的一次是自己在朝阳公园跑了个半马。球队冬训休息时,冒着雨夹雪从金山足球场跑到海边。

第一次对跑步发生兴趣是高中在墨尔本交流时,当时不太情愿地随着接待家庭的小伙伴参加了一趟课后跑步训练。在雨后初晴的城市公园里,很多人牵着狗,还有很多人在锻炼,大概和每年冬天学校赶鸭子似的晨跑活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虽然在附近看到不少足球场,但最容易重启的运动还是慢跑吧。15年的跑步记录没了,但Nike不是还留给我们一句话嘛:“跑者精神决不停,请继续跑下去,跑道见!”

分类
生活

地球电影院

下午在北雪平视觉体验中心的球幕剧场看了一部关于太空的3D短片。在35分钟的时间里,视线随着地球一步步进入宇宙大爆炸,再缓缓回到地球。全程解说(这回有英文翻译)、配乐的节奏都恰到好处,结合了科学、审美和讲故事的技巧,弥补了前不久在北京天文馆看球幕时的遗憾。要不是放映开始后匆匆赶到的一家三口,差点儿就成了包场。

2010年成立的视觉体验中心是包括林雪平大学在内多家机构合作的产物,展厅免费向公众开放,可以说是大学为社区提供的福利。

晚上太阳还没下山,就收到极光追踪软件的提醒,说之后的一小时可能会看到极光。虽然是空欢喜一场,但还是给即将到来的漫长冬夜带来了不少期待。

而仰望星空时,这里就像一座露天电影院,不必眯上双眼,也能看清北斗七星。夜空中最亮的星,似乎也没有什么分别,因为在繁星密布的夜里,已经蕴藏了所有的答案。

分类
生活

不学英语的悖论

上小学时赶上北约轰炸南斯拉夫,在整个社会风潮的带动下,有同学起哄说“不学英语”,被老师痛训一顿。如今对学英语的质疑再次甚嚣尘上。

今天把北雪平的几个主要博物馆转了一圈,发现很多展览并不提供英文介绍,市立图书馆的藏书几乎涵盖所有语言,但仍以瑞典语为主。周中去了隔壁林雪平的宜家,也是一句英文都没有。

虽然半个月以来遇到的完全不会英语的瑞典人一只手就能数得过来,但我完全能够理解当地人只说瑞典语就能活得很好。在一个十几万人的城市里,有充足的文化教育资源,自然有底气去寻求某种程度的独立。

越是开放的地方,学习英语的必要性就越低。可越是开放的地方,就越不会将英语视为洪水猛兽。这大概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悖论。

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的话,不妨重读一下我在豆瓣获赞最多的评论,就能明白中文的问题出在哪里了。

分类
生活

开学

记得高中时一次国旗下演讲,我指着学校边上的居民楼说:“多年以后,当我们从各自的窗口向外望的时候,一定会怀念起这一刻”。后来每次听到许巍唱“我依然看到那些少年,站在九月新学期操场”,就会想起当时的情景。

大学英语精读第一课,作者写他意气风发的父亲第一次送年幼的自己上学,而当他放学准备回家时,却发现在校门口等他的父亲已经老了。“那只气球,飞到遥远的遥远的那座山后,老爷爷把它系在屋顶上,等着爸爸他带你去寻找……”

史铁生说有一天他在地坛读书,突然听到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才终于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据说这两天朋友圈里都是“送娃上学”。表弟辗转南宁回到了海口。球王离开了北京,也退了群。而我们在这座平静的小城里,学习新的生活。

分类
生活

跳进你的河流

上周末还以游客的心态在斯德哥尔摩市中心的湖边闲坐,偶尔有皮艇划过,想起紫竹院的鸭子船。之后就听说北京水务部门拉出了拟禁止水上活动的水域清单。

前两天和家人开玩笑说北雪平虽然不大,但什么都有,相当于工体、三里屯、亮马河,大概还可以加一个798。而围绕亮马河的故事似乎成为了北京市民追求幸福生活的最新缩影。它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景致,但在夕阳下还是很美的。

相比于开车,骑自行车往往更能感受到一条街道的脉搏,仿佛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丈量出脚下的土地。更不要说“跳进你的河流,一直游到尽头”的幸福了。在长河里游泳,早已是上一代人年轻时才有的奢侈体验。除了曾经失足掉入密云水库外,我和这座城市公共水域唯一一次亲密接触是小时候在他人的鼓动下从船上跳进昆明湖游过一次泳。严格来说,这当然是不被允许的。但给我留下的印象却胜过去一百次游泳馆。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甚至在疫情之前室外游泳池就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