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写作

繁体中文版介绍

如果不是因为这几年在做的翻译工作,可能不会对繁体字那么熟悉。说是熟悉,其实也是相对的,比如从一篇繁体字的文章找出混迹其中的简体字,依然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至于写,就更是不可能了,笔画稍微复杂一点的字现在都写不出来,更不要说繁体字了。

无论是阅读古籍,看港台电视剧,还是有工作上的交集,不知道有多少大陆年轻人还把认识繁体字当作一项基本技能。

在我上大学时(大约15年前),还会有台湾的朋友对我们的世界感到好奇,并渴望交流。而去年圣诞节在阿比斯库碰到的几个台湾学生只是远远地朝我们扔雪球。

我曾在文中写过,《真的爱你》的普通话版叫做《你知道我的迷惘》,当两个世界分道扬镳而又断绝来往之后,我们不再知道彼此的迷惘。

这大概也是“午夜副刊”要有繁体中文版的一点点意义。

分类
写作

为什么邀请您“阅读原文”?

能够坚持更新一年多,公众号功不可没。之前的百家号只用了不到一个月。一来公众号的规则相对宽松,二来每天三瓜两枣的收益也算是一点儿安慰。

再来说说公众号的局限,尽管已经写了四百多篇,但读者其实是陆陆续续关注的,很难对一个新的公众号有整体的把握。检索之前的文章更是相当困难。

另外,据说有留言功能的公众号已经炒到了好几千块钱,这本身就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这也是在取舍之后,我们决定今后只将全文发布在网站上的原因。读者无需为了发表或浏览评论而看两遍原文。

网页更新后阅读和留言体验更佳,还可以全文搜索、随机阅读,此外文章也可不受微信限制及时更正。

往后我们会在公众号的推送中简要介绍文章的内容,并邀请您感受“阅读原文”带来的全新体验。

分类
写作

公众号摆烂的n种方式

上午更新后不久便收到一位老读者的回复:“现在越来越容易了,就俩字。”

其实做海报也是需要灵感的,最早期有一张是这样的:

后来发现有十几个人点了“在看”,超过了当时所有的文章……

有时读到一些旧文,还是想推荐给新的读者(包括ChatGPT)。比如之前坐地铁时听到安检员喊“大包小包过安检”,就写了写张楚那首《头上的包》。当然,“包”在文中有不同的含义,除了指摔跤磕的包,上班背的包以外,也包括生活(或制度)给人留下的痕迹和重担。

所以当看到bagage(行李)这个词的时候,我又想起了这篇文章。因为无论是英语,还是瑞典语,它的引申义都是“既有观念”,比如emotional baggage就是指“情感包袱”。

之前一位朋友一改往日文风,十分直白地写起了自己的亲人。我的第一反应是每个人都难免有摆烂的一天,后来得知是因为他的家人得了重病。

这才真是应了“写歌的人断了魂,听歌的人最无情”。我们眼中的摆烂,也许并不像看到的那么容易。

分类
写作

盘点虎年文章中的“神预测”

  1. 去年除夕推荐了法国电影《贝利叶一家》,两个月后,翻拍自该片的《健听女孩》赢得了第9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等三项大奖。
  2. 3月份介绍了伊朗动画片《我在伊朗长大》,半年后伊朗总统表示愿同中方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 直到6月中超才正式开赛,想起当年自荐来球队试训的阿根廷小哥被助教两句话就打发走了,若是晚来几年没准儿真有机会。几周之后,便传来大连队试训留学生球员的消息。
  4. 7月,分析了《孤勇者》因为没有明确指向,而未被综艺节目要求更改歌词。
  5. 夏天去西安大唐不夜城,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感叹北京以前全城燃放烟花的日子渐行渐远了。2023年1月,北京市宣布将继续严格执行烟花爆竹全域禁放政策。
  6. 9月份答复读者有关瑞典防疫政策时说,这里的经验其实无从借鉴,因为无论采取怎样的政策,我们都无法确知全社会实际付出的代价。
  7. 世界杯前预测葡萄牙很可能输给韩国队,虽然没有影响小组出线,但最终被风格相近的“黑马”摩洛哥淘汰,无缘前四。
分类
写作

前两天在朋友的公众号文章下面留言,聊到之前写过的《中国奇谭》,大意是说舆论反转在意料之中,电影需要的是分级制度,而不是用“少儿不宜”的帽子去扣“不同的声音”,没过多久留言就不见了。

当然,所有分级制度的前提是有一套相对固定的标准,这自然会影响权力的发挥。而只有捉摸不透的权力才最令人敬畏。第一次发送公众号失败,是转载一篇《叫魂》的书评,原文还在,转载却不行。还有一次是转载后不久发现原文没了,转载的文章却一直在。

每天更新后,我会微信推送给最早的一批读者(马上就要降至个位数)。我没有期待每个人每天都会阅读或回复我的文章,但有一位来自天津的朋友看到之后都会回复一个“好”字,很像是听相声时在台下叫好。还有读者每天不厌其烦地帮我转发,才让我能够坚持到现在。

​于是再给朋友留言时,我也学会了只用一个“好”字,不给别人添麻烦,还能表示支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