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电视

疫情前的中国

原来陈晓卿团队也拍过美食之外的纪录片,这部与NHK联合制作的中国版《纪实72小时》刚好记录了人们在疫情前的生活。

在这个让人过敏的春天,看到镜头前一张张还未久戴口罩的面孔,想起《双城记》开篇被无数次引用的那段话,“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

最近看了几集《心居》,惊诧于编剧把每个人都写得那么不招人喜欢。相比之下,《纪实72小时》没有事先写好的剧本,在城市的一隅,和路人聊聊他们的生活,则要可爱得多。

八零后的长沙小哥在解放西路的小餐厅感叹“我们生活在最悲催的年代”;小女孩在798的时光邮局把信寄给2035年的自己,因为“老师说那天中国正式超越美国”;来自西伯利亚的红嘴鸥在昆明的城市公园过冬,临行前久久盘旋,与人们告别……

在家加班的清明节,发现了这个纪录片,也算一点收获吧。

分类
电影

我为什么看了很多遍《路边野餐》?

主人公陈升是凯里一家小诊所的大夫,每天所做的事情无非就是给生病的小孩打针、带不想吃面的侄子吃粉。但与此同时,他还出版过一本叫做《路边野餐》的诗集。

在季风吹过的县城里,他一边不厌其烦地生活,一边写诗,仿佛道出了无数人心底最美好的愿望,我们多希望喜爱的诗人都能好好地活着,也希望平淡无奇的生活里还能有诗歌。

为了寻找侄子,也为了帮同事给旧情人捎几件信物,陈升登上了开往镇远的火车。他途经一个莫须有的小站,如同当年在古园里摇着轮椅的史铁生,看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故事在这一时空交汇,颇有些宿命的味道。

就像《死亡诗社》中所说的,“我们读诗、写诗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医学、法律、商业、工程都是崇高的追求,对维持生命不可或缺,但诗歌、美丽、浪漫和爱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

也许陪我们走到最后的记忆,正是由它们拼凑而成。而毕赣长镜头下的奇遇,很可能就是我们一生的缩影。

分类
读书

自由的隐形外衣

在MLB辗转成为所谓的“潮牌”之前,也曾令肖申克监狱疯狂。当鱼腩球队波士顿红袜在1967年一举杀入总决赛时,人们仿佛看到了希望,如果连红袜队都能起死回生,或许其他人也行。

受此感染的还有故事的主人公安迪·杜佛尼,他重新披上了“自由的隐形外衣”,延续了自我救赎之旅。

截至2021年春,全美在押人数为180万。而在豆瓣上有超过410万人标记看过《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史上最有名的越狱电影。

正如故事的叙述者所言,安迪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自由的感觉仿佛一件隐形外衣披在安迪身上,他从来不曾培养起一种坐牢的心理状态,他的眼光从来不显呆滞,他也从未像其他犯人一样,在一日将尽时,垮着肩膀,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到牢房去面对另一个无尽的夜。”

读完斯蒂芬·金的原著,说不好是否对安迪的遭遇更加感同身受。他的特质很可能不是因为他的无辜,而是因为入狱前曾受人尊敬地生活过。

就像书中的“我”所说:“我也很佩服他,尽管他碰到不少麻烦,还是继续过他的日子,但世界上其他成千上万的人却办不到,他们不愿意或没有能力这么做,其中许多人根本没有被关在牢里,却还是不懂得过日子。”

只是“我”没能进一步指出其中的环境因素,在美国,这种差异可能主要是阶层导致的。正如《异类》一书所言,中产阶级的孩子最终形成了“权利”意识(a sense of entitlement),包括认为自己有权提出自己的特殊要求,有权参与制度互动。他们在各种情景中更加自如,愿意分享信息,并希望赢得别人的关注。也正因为如此,安迪才能够在狱中“重操旧业”,以换取图书馆的扩建和相对更好的待遇。相比之下,劳动阶层家庭的孩子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不知道如何为达到良好愿望“制定策略”。而这种“实践智慧”正是在家庭中习得的。

对于从未体验过自由的人来说(比如《我在伊朗长大》的女主人公),忽然间来到一个完全自由的环境,就像服刑多年后被假释的犯人一样,他们怀念高墙里的温暖并不能证明监狱的优越性。

综上,安迪的这件外衣,我们恐怕穿不上。

分类
足球

我的夏天

葡萄牙的世界杯晋级之路比预想中曲折很多,但两场附加赛又几乎毫不费力,甚至比熬夜看球还要轻松。但分组抽签结果又添了许多新仇旧恨。四年前,就是被乌拉圭挡在了世界杯8强之外,而20年前更是在输给韩国之后小组出局。

四年一届的世界杯就像是人生的标尺,也让那些模糊不清的夏天有了具体的回忆。第一次完整看世界杯是在1998年,当时为了收集百事球星卡,不知道吃了多少顿肯德基。后来在小摊上淘的《雅凯自传 —— 一生只为那颗星》是我读的第一本足球人物传记。

如果说看中国队踢世界杯是百年难遇的机缘,那么上课时间看英格兰对巴西则完全是班主任为我们争取的福利。还记得年级组长从教室后门的窗户露出个脑袋,我们就立马关掉电视,等她走后再继续,在那两节难忘的语文课上,和全班同学一起目睹了小罗的惊天吊射。

高考后的滋润假期、大学毕业前宿舍里的不眠之夜,以及工作日凌晨响起的闹钟,仿佛都在提醒我们时间的流逝。但只要还有世界杯,这个夏天就值得期待。对了,今年世界杯在冬天。

分类
读书

洗澡

《围城》读到最后已经够惨了,不幸的婚姻令人窒息。但如果再写下去,就完全是另一个故事了。而这个故事正好被杨绛写成了《洗澡》。

小时候以为此《洗澡》和张杨拍的电影是一回事,就自动给它配上了电影海报中的图案 —— 三个半裸的男人朝着你笑。后来才明白,小说中的“洗澡”其实是“洗脑”,这是作者本人在前言中说的。而小说写的就是将“国民”变成“人民”的过程。

对此,杨奎松在《“边缘人”纪事》中援引过一段经典的描述:“在改变以前,他们不属人民范围,但仍然是中国的一个国民,暂时不给他们享受人民的权利,却需要使他们遵守国民的义务。”

前两天热水器坏了,洗不了澡很难受。要说不洗澡有什么好处,想起《美丽人生》中的小男孩因为讨厌洗澡而躲过了纳粹的毒气室。装完新的热水器,就想起海报上三个开心的男人。与其舍近求远地谈什么反乌托邦小说,不如先读一读杨绛先生的《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