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旅行

20年前的一次跨国网聊

前两天有读者留言,说有家人住在北雪平,先后来过三次,都没见过Peking的字样。瑞典超快开始了,也许下次再来的时候,可以去现场看一次比赛,就像到北京不要错过工体一样。

听说港大在假期被打卡游客变成了北大,人们用“小红书”的方式探索一座城的同时,也注定会错过一些东西。

距离葡萄牙之行还有两周多,连ChatGPT都善意提醒道:“C罗的出场情况可能会因为多种原因(如轮休、伤病或教练战术安排)而变化,所以如果你特别希望看到C罗上场,最好提前关注相关的新闻和官方公告”。

比赛地吉马良斯号称是“葡萄牙的诞生地”,和波尔图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除了看比赛之外,还有一周的时间可以在波尔图周边逛逛,但不知有多大一部分已经出现在别人的游记中。

出于对葡萄牙足球的喜爱,初中时的我曾胡乱拨通过葡萄牙的Skype号码,接听的同样是几个半大小子,听说我来自中国,他们坚持要听听中文rap,于是我就对着话筒唱起了周杰伦。

那天,我还学会了一句葡萄牙谚语,如果说“一个人来自中国”(Ele/ela vem da China),那就意味着Ta来自一个非常非常遥远的地方……

分类
美食

35块一斤的苦瓜,治好了我的挑食

在泰国超市碰上新鲜苦瓜,就像过年了一样。上次看到它,还是在斯德哥尔摩。在国内从不主动吃苦瓜的我,毫不犹豫地把它买回了家。一盘苦瓜炒鸡蛋,一直苦到现在。

夏天回国在饭馆吃了清炒丝瓜,爸妈问“是不是太素了”?没过几天,我就给他们看“中超购物群”的聊天记录 —— 人人都想吃的丝瓜最终还是没有到货。前一阵子,心心念念的油麦菜终于上架了,却和白萝卜一起冻坏在路上。

没想到“无肉不欢”的我们在外面最怀念的竟是蔬菜,正应了史铁生那句话:“人缺什么想什么,什么都不缺的就写一条‘艰苦奋斗’的字幅挂在客厅里。”

说起来,无论在世界哪一个角落,凡是中国人多的地方,吃都不是什么问题。若实在放不下中华美食,完全可以选择大一些的城市,毕竟“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胃’”。

“长江、长城、黄鳝、黄喉……”在饿的时候很容易就这样唱下去了。

分类
社会

“对所有人开放的地方”,忘了锁门

前不久,市图书馆的二层突然多出了几个漫画书架,原来是正在对青少年区进行拓展。结果立竿见影,第二天中午就看到好几对儿初中生坐在那边搂搂抱抱。等下午放学后,也常有小学生来图书馆打游戏。我们也成功地借到一张Switch游戏卡 —— 重温了俄罗斯方块。其他主机的游戏卡就更丰富了。

瑞典语教材上有篇专门讲图书馆的课文,就叫“图书馆:一个对所有人开放的地方”(Biblioteket – en plats för alla,没错,就是之前介绍过的alla)。

根据瑞典法律,每个市都必须设立图书馆。在被问到图书馆为什么很重要时,图书管理员Anna Karlsson解释说:“图书馆是民主社会的一部分,让每个人都能阅读书籍、查询信息、使用电脑和了解文化。图书馆还是一个重要的聚会场所,不管是独自一人,还是与他人一起,都无需付费。”

很多人觉得图书馆只是一个借书的地方,但是在这里还可以参加“语言咖啡角”、看报纸、获得作业辅导、使用网银、听讲座和音乐会等等。

既然图书馆对于社区如此重要,那么人们又是如何对待图书馆的呢?去年万圣节,哥德堡市图书馆本应闭馆,但工作人员却忘了锁门。结果人们像往常一样来到这里,阅读、借书,直到工作人员发现了这次乌龙 —— 共有446人进入了图书馆,借走了245本书,其他什么也没有发生。

分类
语文

瑞典人爱用的一个词,很像上海话

瑞典语中的alla既可以表示“全部”,也可以表示“每个人”,听起来有点儿像上海话里的“阿拉”(我们?)。情人节在瑞典语中叫Alla hjärtans dag,直译就是“所有心的日子”。不管有没有情人,它更像是属于每个人的节日。

还比如之前提过的公交车刷卡标识,不管是谁,每个人都要刷卡(Alla ska blippa),而且刷卡的声音也不会因票种的不同而不同。

课文中的一位环保者虽然既想旅游,又不愿坐飞机,但丝毫不影响她的理念:“没有人可以面面俱到,但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Ingen kan göra allt, men alla kan göra något.)

如果用ChatGPT的话​总结,就是:“瑞典人喜欢使用这个词是因为它反映了一种包容和集体的文化观念,这在瑞典社会中是非常重要的。瑞典文化强调平等、团结和共同利益,alla这个词在日常对话中的频繁使用,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

一年前,我在街头看到的那块广告牌上的《世界人权宣言》也是这样开头的:Alla människa……如果翻译成上海话就是“阿拉人类……”

分类
电影

最好看的贺岁片

如果只选一部春节档电影的话,我应该会看《飞驰人生2》。而上一部让我想去电影院的是《非诚勿扰3》。赶在假期结束前,终于在iPad上看完了这部横跨十五年的系列电影。感慨物是人非的恐怕至少有海航。

对于很多人来说,冯小刚的贺岁片就是过年的代名词。打开它,就像坐上了香山的缆车,登上了回京的航班。

当电影刚开始不久,秦奋和假笑笑“重逢”的那一刻,我仿佛又回到了邬桑和秦奋告别后,边开车边哽咽的一幕。这大概也是不管别人如何评价这部续作,但我心里仍想看它的原因。

最好看的贺岁片一定是既符合你的笑点,又能打动你的那种。当然,片中对“建国”梗的一用再用真的大可不必。

至于影片最后留下的是真笑笑还是假笑笑,观众当然可以各自解读,但有一点至少是可以肯定的 —— 她们都是舒淇演的。对吧,Sora?

等真到了智能人可以乱真的那一天,我们回过头便会发现,无论是秦奋还是笑笑,他们已经做得足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