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先看了郭涛主演、根据雨果《九三年》改编的同名话剧,我可能不会读完这本书。与《悲惨世界》《基督山伯爵》等名著相比,这本书涉及法国大革命的复杂历史,读起来稍微晦涩一些,但绝对值得一读。
林达的巴黎游记就是围绕这本书展开的。《带一本书去巴黎》,带的就是《九三年》。
为什么突然想起它呢?因为我发现有些人读了不少书,也看过一些小众电影,可能是一般人们所说的文艺青年。但我们之间最大的分歧或许能从这本书里找到原因。
我的理解是,一切伟大的文艺作品归根结底都是“悲天悯人”四个字,就像雨果《九三年》里的不朽名言:“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
林达在书中说,当年曾以为比别人更早醒来是因为自己更有悟性,其实不过是掌握了更多“信息资源”的特权,比如有一个晚上的机会读《九三年》……
“《九三年》:我的启蒙书”上的2条回复
看过这本书,挺惨。理想主义、程序正义、人性。
有机会也想读读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