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社会

瑞典课本里常说的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最近几个月,之前认识的写公众号的朋友陆续被开通了留言功能。在上篇写中关村的文章中,我也第一次通过公众号收到了读者留言。

昨天一大早,就有编辑朋友来捧场,他评论道:“中关村,郭沫若想的名字。”半梦半醒中的我就开始检索中关村的地名来历。简单来说,虽然有好几种不同的说法,但把中关村和郭沫若直接联系在一起的,似乎只有所谓的自媒体。

这让我想起瑞典课本里常说的källkritik,甚至“工作博物馆”最近还请出了瑞典最受欢迎的卡通形象Bamses,教小朋友什么是källkritik。

一个著名的瑞典博主在2019年反驳一篇“热门造谣帖”时,就曾讲过这个词,她写道:

英语中有个词语,source criticism,瑞典语中也有一个词叫källkritik,意思都是“来源批判”。看图片,文字,文件,视频,一定要问出处。这和当英雄不一样,英雄不问出处,但是网上的消息,小鬼太多,一定要问出处。

上周,我们还真去看了Bamses的展览,参观的人好多都是妈妈带着挂在身上的婴儿。källkritik作为批判性思维的一部分,还真是从娃娃教起啊。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