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悲情三角》的开头,一群试镜的男模要根据不同的品牌摆出不同的表情,巴黎世家时要故作深沉,H&M时则要露齿而笑。可惜在水塔碰到邻居时,却很难提前判断出对方是瑞典人还是外国人,不知该使用哪种表情。时间一久,就都不会主动打招呼了,倒是和国内差不多。
前几天不知谁做饭触发了警报,下楼时救火车已经停在一边。除了消防员意外地说了一声hej外,二三十个不同肤色、年龄的邻居居然站在门口一言不发,我转了好几圈才勉强找了一位小哥聊了两句。很快消防员就招呼大家回去了,于是人们又一言不发地往楼上走去。
《不太多,不太少》的作者将其总结为一种“得体”的公共准则,她说在斯德哥尔摩的机场等行李时延误了三十分钟,如果换作别的地方,她“准会推推身边的乘客,随后便会毫无顾忌地大声叫嚷,对遇到的困境相互安慰”。可是在这里,“在瑞典人思维模式的生态系统中,陈述显而易见的事实似乎是没有必要的”。
好吧。